华安十年——写在初晓前
2006年11月3日晚,夜深人静,华安大厦外、深南路侧,霓虹已下,但大厦内、信息技术部里依然热闹。10点半召开完电话中心系统升级的推演会议后,相关大虾们补充了一些糖份后等待着11点开干的指令。我回到办公桌前,想起华安十年之际,编辑部向我的约稿。出于我个人喜好,常挑灯夜战却不善于挥洒笔墨,本想以加班为由推辞,但这次约稿倒使我认真整理了对华安的这段感情,在等待黎明到来前,我想还是写些东西,记录这段难忘岁月。
1997年,也就是在香港回归的那年,作为当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我来到了刚刚起步一年的华安,三位前辈加上后来被称为“三剑客”的三个新人,组成了华安信息技术部的第一代,对当时的细节记忆似乎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记得没有窗户的办公职场着实让我郁闷了很久,能找个机会去一下23楼,眺望一下远方,不失为当时的一件快意之事。
之后的几年,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朝九晚五的生活还算正常;每天中午的四人大战也增加了工作的乐趣;虽然职场内见不到太阳,但朝阳与晚霞在当时深圳蔚蓝的天空下,还是每天都可以欣赏的。或许是因为生活过于平静,在产生厌倦之余,我赶了一下出国的余热,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趁着年轻,去经历一下时差12小时国度的生活。
在异国的学习和工作别有一番趣味和教训,但华安在工作上所给我的启蒙还是落下了深深的烙印。数年之后,2004年的8月,对华安的这份情意又使我回到了她的麾下。是新人还是旧人,我自己有时也分不清楚,事实上也没有机会去分辨,面对开发和上线都还没有完成的第三代核心业务系统,与其他为数不多的同事并肩做战,处理着每天上百封的邮件、以及连续不断的电话。虽然起初还暗自庆幸,新职场的视野极好,可以欣赏深圳美景,但是当年深圳二百多天的阴霾天气以及埋头的工作,让我对蔚蓝天空的向往甚为明显。
在第三代核心业务系统逐步稳定后,我们进入了2006年,公司的大步发展对信息技术工作提出了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新的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呼叫中心项目的启动,使我绝对有更多机会经常欣赏到地王商业圈的迷人夜景。伴随着窗外霓虹的无数次开启与关闭,听闻公司战略调整所带来的种种改观,此时此刻,我看到刺破黎明前那黑暗的朝阳远比夜晚的霓虹更让人心动。
2006年11月4日的凌晨两点,大虾们以困乏的语气互道一声“还算顺利”而我们要做的事,还有许多……
杨盛钿/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