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克罗地亚之游

十一月 16, 2018/ 0 评论

朱伟一/北京

克罗地亚:美丽的自然景观、叹为观止的历史文化、温和的地中海气候、令人垂涎的美酒佳肴、热闹的假日活动……足球迷对克罗地亚的球星如数家珍,影视迷则对《权力的游戏》取景地趋之若鹜。

一、萨格勒布市——神秘的花园之城

春节假期来这座城市,飞机下降时,望见下面大片大片的树林。树上的雪还没有化,白色积雪与间隙露出的褐色树梢形成对比,分外醒目。据说,维也纳的许多建筑所用木材,就取自克罗地亚。历史上,克罗地亚长期由奥匈帝国统治,相当于一个行省,萨格勒布是省会。

耶拉西克广场

萨格勒布最著名的是乔西普·耶拉西克(Josip Jelacic)总督的塑像,市中心广场也因此得名耶拉西克广场。

耶拉西克是镇守克罗地亚的重要将领,父亲是克罗地亚人,母亲是巴伐利亚的贵族,他8岁时便随父亲见过奥匈帝国皇帝。

1848年,欧洲发生革命,哈普斯王朝鞭长莫及,对克罗地亚的控制减弱,当地权贵拥戴耶拉克西为总督。耶拉西克仍然效忠哈普斯王朝,亲自率领一支由27000名克罗地亚人组成的部队勤王,胜利开进维也纳。

耶拉西克于1859年5月20日病逝。克罗地亚的当权者为了纪念他,专门请奥地利雕塑家Anton Ternkorn为其塑像。但耶拉西克帮助哈普斯王朝镇压过欧洲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事业,革命导师马克思谴责过耶拉西克。铁托夺取政权之后,先是在塑像四周钉上木板,将其遮挡起来,后来索性把雕塑拆掉。1990年,南斯拉夫解体之后,克罗地亚人又从地窖中把拆开的塑像找了出来、重新组装。据史学家考证,塑像的朝向也很有讲究。最早塑像是面朝布达佩斯,耶拉西克手指匈牙利首都,似有指控之意。1991年克罗地亚独立之后,又面朝贝尔格莱德,还是有指控之意。

克罗地亚也有国王托米斯拉夫的塑像,隔着条马路正对着萨格勒布火车站的正门出口,旅客一出火车站,迎面便望见国王。塑像身后是两条直通老城的主干道,笔直的马路上不时有有轨电车开过,马路两边是高档商店和旅馆,日本大使馆也在这里。

虽然托米斯拉夫是国王,耶拉西克只是总督,但国王的名望不及总督,因为国王在位的时间太短。托米斯拉夫生于公元880年,卒于公元928年。

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酒店

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酒店一层餐厅也叫“美国牛排餐馆”,正对着耶拉西克广场。上午餐厅内总有几位老人,身穿西服正装,喝着小杯咖啡,认认真真地读报。当年南斯拉夫解体之初,各类人物在这家咖啡馆聚会,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纵横局势,而门外便是民众聚集的广场。

杜布罗夫尼克酒店门外是有轨电车站。萨格勒布没有地铁,有轨电车是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早上不到6点,有轨电车便轰隆隆地开来开去,萨格勒布人是很勤劳的。

二战期间,德国1941年4月对南斯拉夫宣战,4月10日便开进萨格勒布,德国坦克部队一路开进酒店耶拉西克广场。希特勒在克罗地亚设立傀儡政府,南斯拉夫的其余领土由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瓜分。

萨格勒布市是首都,但算不上历史名城,1242年建市,市区大约69万人,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约70万人,算上郊区100万人。南斯拉夫解体时,萨格拉布有90万居民,其中20万是塞族人。

“格子军”与“棋盘格盾牌”

萨格勒布迪纳摩足球俱乐部(Dinamo)和俱乐部的专卖店也在耶拉西克广场边。这是一家老牌俱乐部,1945年便成立了。克罗地亚足球队员在2018年世界杯赛力克群雄,夺得亚军,克罗地亚足球队球衣上的棋盘格图案也印入了世人的脑海。国内媒体亲切地称克罗地亚足球队为格子军。

棋盘格也是克罗地亚国旗的图案,国旗上有一只棋盘格盾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棋盘格是克罗地亚独立国(NDH)的标识,NDH是仿效纳粹德国建立的法西斯国家,对塞族人和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大屠杀。南斯拉夫解体时,塞族人恳请新独立的克罗地亚不要以棋盘格旗作为国旗,但克罗地亚非用不可。

一个爱吃喝的民族

克罗地亚是一个爱吃喝的民族,耶拉西克广场周边的大街小巷有很多餐饮店。克罗地亚人爱喝咖啡,受意大利的影响,咖啡店卖的是小杯咖啡,像我们喝白酒的酒盅。咖啡太浓、太苦,所以又配一大杯白水。克罗地亚人尤其爱在户外吃喝,天寒地冻还要露天喝咖啡,为了取暖,座椅旁点着汽灯,座椅上还摆着暖垫、毛毯。户外吃喝好像不是因为酷爱户外空气,而是因为喜欢在大庭广众下展览自己,也看人展览。即便在屋内用餐,很多顾客也喜欢坐在窗前,面向窗外,与人行道上来往的行人不过一窗之隔。

欧洲老城市中心有三处:教堂、市政厅和广场,而广场又兼做农贸市场。这里的多拉克市场(Dolac Market)1930年就存在了,平常从早上7时开到下午3时,周六开到下午2时,周日则开到下午1时。附近的农民来这里售卖新鲜蔬菜和水果,还有克罗地亚的农家新鲜奶酪,味道相当不错。

圣马克斯(St Marks)教堂

圣马克斯教堂屋顶远看像绒布,近看才发现是马赛克铺就的。教堂一边是总统府,另一边是议会。有些建筑上“Sabor”一词,就是议会的意思。

政府机构门前通常插两面旗帜,一面是克罗地亚的棋盘格国旗,一面是欧盟的旗帜。克罗地亚成为欧盟的一员,克罗地亚人很是自豪,尤其让克罗地亚人高兴的是,塞尔维亚也很想加入欧盟,在门外眼巴巴地等了很久,但就是不得入其门。更让克罗地亚人庆幸的是,克罗地亚加入了欧盟,但并没有加入欧元区。所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克罗地亚政府就可以多发行货币,借助通货膨胀自救。

“二战”结束时,铁托曾在圣马克斯教堂广场发表演讲。铁托1893年出生在靠近斯洛文尼亚边界的一个叫库姆若维克的小村,父亲是克罗地亚人,母亲是斯洛文尼亚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第三位妻子是同胞。1945年5月8日,铁托领导的游击队进入萨格勒布,市民们很是紧张。毕竟法西斯政府屠杀了太多的塞族人。但数日之后,“萨格勒布第10军”进入市区时,城内万人空巷,热烈欢迎这支队伍。出于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一些资产阶级家庭的子女参加了铁托领导的游击队,而有些劳动人民或劳动人民家庭的子女却投靠了法西斯组织。

二、斯普利特:走进市井生活

克罗地亚是音乐强国,德国作曲家海顿深受克罗地亚民间音乐的影响。《克罗地亚狂想曲》的作曲家兼演奏家马克西姆在世界上的名气很大。

克罗地亚有一对男中提琴手也好生了得,电视剧《权力的游戏》的主题曲便由他们演奏。我在斯普利特老城内乱转,恰好碰上这对中提琴手在古罗马建筑多姆纽斯教堂(Cathedral of St Domnius)前拍摄广告片,演奏的音乐是故事片《爱情的故事》主题曲。两人都是三十多岁,同样的发型,同样的西服,同样的毛衣,同样没有系领带。

虽然两位音乐家没系领带,但西装领带却是克罗地亚人发明的。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还将其写入了正史,据他考证,凡尔赛宫的克罗地亚雇佣兵是最早系领带的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非常喜爱这种领带,随后领带逐渐传遍法国和欧洲。

斯普利特与意大利隔海相望,两地夏天都很热,但斯普利特没有意大利那样闷热。夏天是克罗地亚的旅游旺季,这里的游客太多。我觉得,如果去斯普利特,最好是春节期间。这里是海洋性气候,冬天也很暖和。这时候外来的游客比较少,城里清静。2017年春节,我住在老城中心位于Zadarska 13 的马尔蒙特饭店(Marmont Hotel),旅馆只有两间客房住了人。

皇帝退休的菜园

如果冬日里的周末恰巧是个晴天,那可太幸福了,太阳撒下温暖的阳光,斯普利特城内居民从四面八方涌向海滨大道,扶老携幼,很是壮观。海滨大道一边是亚得里亚海,一边是鳞次栉比的餐厅和咖啡馆,大道中央是高大的棕榈树,比法国影城戛纳的海滨大道更让人感觉舒适:戛纳的海滨大道只让汽车通行,斯普利特的海滨大道是步行街。海天一色,海风拂煦,可以吃到新鲜海鱼,可谓人间天堂。
古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退位后,选择在斯普利特种菜,有“菜园老农”的美称。戴克里先是罗马帝国的贤君,堪称罗马帝国的“李世民”。戴克里先与宋太祖赵匡胤有相似之处,他登上皇位的经历是罗马版的陈桥兵变:戴克里先靠军功升为高级将领,先帝死后由军中将领拥戴为皇帝。戴克里先在位期间引入“四巨头统治”(tetrarchy),先是将罗马分为东西罗马,各有一个皇帝,之后又扶植两位地位低一点的皇帝,这有点高级合伙人和低级合伙人的意思。

斯普利特教堂的香火很旺,周末进出教堂的人很多。看这些人的神态和动作,非常虔诚,平常自然,像是下班后在回家的路上进超市购物。克罗地亚是一个小国,人口只有420万,但地域和文化差异很大,克罗地亚有大陆地区和瀚海地区,沿海地区则受意大利、阿拉伯和土耳其的影响,通常幅员辽阔的大国才会有这样特点。差异大就需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凝聚力,克罗地亚是借助天主教和教会完成的。

犹太公墓

克罗地亚所在的巴尔干地区原先是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罗马帝国衰败之后,斯拉夫人趁虚而入,在这片土地上安营扎寨,开花结果。这些斯拉夫人主要来自今天俄罗斯的德涅斯特(Dniester)流域,也有史学家认为,克罗地亚人的祖先来自今天的波兰的南部,越过多瑙河进入巴尔干半岛。

东罗马皇帝希拉克里斯(Heraclius)与巴尔干的斯拉夫人达成妥协:希拉克里斯允许斯拉夫人定点居住,而斯拉夫人承认罗马的宗主国地位,年年进贡。巴尔干的斯拉夫人分为四支:斯洛文尼亚人,集中在亚得里亚海海岬地区;克罗地亚人,集中在德拉瓦河与亚得里亚海海之间的地区;塞尔维亚人,集中在亚得里亚海与多瑙河之间的巴尔干半岛中部地区;保加利亚人,集中在靠近黑海地区。
塞尔维亚处于保加利亚和希腊的势力范围,而克罗地亚则处于威尼斯、意大利和哈普斯王朝的势力范围,文字和宗教不同,塞族人和克族人也渐行渐远。西里尔(Cyrillic Alphabet)教士9世纪发明的字母,是现代俄语字母的本源。

斯普利特老城附近有座山,有缓坡可以步行而上,山顶也有一处平台,从这里可以鸟瞰港湾和全城。山上还有一大片犹太人的公墓,掩映在绿树丛中。这处公墓是个风水宝地,凭风临海,芳草萋萋,松林茵茵。1573年,一位名叫丹尼尔·罗德里戈(Daniel Rodirgo)的犹太人说服市政府,允许犹太人在这里建公墓。罗德里戈是来自葡萄牙的移民,专门为斯普利特设计了新的港口,为航运和贸易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斯普利特有一条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利用自己的声望,为自己的犹太同胞办了件实事。

斯普利特是个好地方,但冬天来这里还是有点不方便。南斯拉夫解体时,从克罗地亚沿海线,作为出海口划给了波斯尼亚,否则该国便完全成为一个内陆国家。但这样一来,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陆路前往旅游胜地斯普利特和杜布罗尼克就必须经过波斯尼亚,也必须经过边检,花费的时间甚长,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夏季和春秋两季天气暖和时候,可以坐船从海上前往斯普利特和杜布罗尼克,虽然时间长些,但可以观赏沿途海上风光,是一个不错的路径。冬天就无人走海上了,游船全部停航。虽然可以搭乘螺旋桨小飞机去斯普利特,但航班不多,乘客也不多。我坐的那架小飞机上只有我和妻子两人,下机时整个机场也只有我们两位客人。一个人高马大的机场工作人员不停地催促我们快点走。我心里很是纳闷,机场没有人,有什么必要催。

三、杜布罗尼克市(Dubrovnik):海上明珠

杜布罗尼克濒临亚得里亚海,英语形容杜布罗尼克的海水的颜色是“蓝宝石”(sapphire)或“绿松石”(turquoise)般的颜色。杜布罗尼克是美国电视连续剧《权力的游戏》的主要取景地。这里的古城建在海边,城墙周长约1940米,最高处达25米,看似很壮观,但大约只能防防盗贼,果真是大兵压境,那就只能缴械投降。

杜布罗尼克依山临海,隔座山才是飞机场。从机场到古城有机场大巴,车票单程就要40克朗(约合40元人民币)。从机场到古城需要经过盘山公路,沿途景色优美:一边是碧海蓝天,一边是草木斑驳的山坡。岛上有圆柱形的松树,还有热带的棕榈树——可见这里的冬天不会太冷。

不过,到了古城之后,便不用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了,步行就可以走遍全城大街小巷,半天走四五个来回没有问题。如果愿意远足,可以沿着海岸往前走,有很好的公路和人行道,一边是海,一边是山。如果爬上城墙漫步一圈,大约需要二、三小时。

古城入口处专门竖了一块大牌子,标出了南斯拉夫人民军当时炮击杜布罗尼克城内的目标。但我以为,人民军对分离主义分子还是网开一面、手下留情的。杜布罗尼克围城时炮火连天,人民军用架在山头的火炮不时轰击城内的豪华饭店,还用制导导弹连连击沉停泊在港湾内的游艇。但人民军不是要真打,否则十个杜布罗尼克也早已经被炸平了。在山上人民军居高临下,山脚下的杜布罗尼克完全是瓮中之鳖。

杜布罗尼克古城内非常整洁,到处窗明几亮,石街也是光洁明亮,一尘不染,比很多五星饭店的桌椅还要干净。我在古城内闲逛,见一位中年妇女看到地上有别人丢掉的废纸,随即弯腰捡起。

杜布罗尼克虽然只有5万市民,但曾经是一个城邦国家,叫拉古萨共和国(Republic of Ragusa)。杜布罗尼克的旅游宣传材料上写明,拉古萨共和国是第一个承认美国的国家。公元8世纪是杜布罗尼克的鼎盛时期,这里是威尼斯与巴尔干岛之间的贸易中转站。奥匈帝国又将其割让给法国人。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