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给健康保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月 26, 2019/ 0 评论

文 黄本明/人身险部副总经理

题记: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也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及时尚,健康更是国家战略,全民的生活蓝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2016-2030年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旨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也给我国保险业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健康中国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一)出台背景及过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精神卫生、职业健康、地方病等问题不容忽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我国仍然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定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基于此,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应运而生。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次提出“健康中国”的概念;同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纲要》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是2016-2030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也充分体现了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

从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康中国建设新目标,到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面部署推进,再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党中央切实加快了保障人民健康的快进键。

(二)主要内容和特点

就健康中国战略而言,2016年颁布实施的《纲要》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总纲。《纲要》共有8篇29章,坚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站在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按照从内部到外部、从主体到环境的顺序,依次针对个人生活与行为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生产与生活环境等健康影响因素,提出了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个方面的战略任务。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录

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则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施工图和路线图。作为施工图和路线图,国务院在2019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新的“施工图”。这一中长期行动聚焦当前主要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开展“全方位干预健康的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加大重大疾病的防控”三个板块共15项重大专项行动,通过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其中,针对15个重大专项行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自2019年7月以来,先后召开了15个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

《纲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了战略性、系统性、指导性、操作性,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突出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当前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维护人民健康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人的行为方式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以疾病治疗为中心”难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也不可持续。因此,《纲要》确立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提出将这一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统筹应对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二是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纲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国家战略,充分考虑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阶段目标相衔接,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相衔接,同时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从全局高度统筹卫生计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等领域政策措施,形成促进健康合力,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发展道路。
三是目标明确可操作。《纲要》围绕总体健康水平、健康影响因素、健康服务与健康保障、健康产业、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等方面,设置了若干主要量化指标,使目标任务具体化,工作过程可操作、可衡量、可考核。《纲要》还提出健康中国“三步走”的目标,即“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并展望2050年,提出“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的长远目标。

二、健康保险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健康中国战略要解决的国民健康问题与健康保险的功能作用息息相关。从健康中国战略出台背景及主要内容来看,所要解决的国民健康系列问题及主要措施和行动计划,与包括健康保险在内的大健康产业密切相关。从健康保险定义来看,健康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家庭和个人以及企业员工因健康原因或者医疗行为的发生提供医疗、康复、疾病、护理及医疗意外相关保障的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等。在医疗健康问题,以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健康险和基本医保一样发挥着积极作用。最直接的就是疾病保险以及医疗保险,可以为人们的健康提供风险保障,为人们的医疗健康筹措资金;此外,随着保险产业链的逐渐拓宽,预防疾病、积极参与养老设施建设等也已经成为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保险公司可以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可见,作为一种市场化手段,健康保险可以积极发挥化解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医疗费用风险的作用,健康保险提供的医疗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务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的建设。

新医改实施以来,国家对健康保险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新国十条”以及《关于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健康保险发展,而健康保险也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趋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服务健康中国的能力和作用明显增强。
当前,全国的健康保险保费规模已经从2012年的86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448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是保险产品中增长最快的一类险种。2019年1-10月,健康险保费收入6141亿元,同比增长30.3%,规模接近车险的6576亿元,成为保险业的第三大险种,在总保费中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14.3%提升到16.6%。
据统计,在我国已经有16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开发了涵盖疾病险、医疗险、护理险、失能收入损失险、医疗意外险的五大类,超过4000个健康保险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保障。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保单已经超过2亿张,为参保群众提供了超过255万亿元的风险保额,积累了9149亿元的健康保障准备金,2019年1-10月,健康险赔付支出1838亿元,同比增长37.3%,为人们的医疗健康支出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补偿。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已经将健康管理引入到商业健康保险中,不只是简单的费用报销和经济补偿,而且提供了病前、病中、病后的综合性健康保障管理全过程服务。

银保监会也一直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着力点,指导行业认真做好承办工作,目前,全国共有16家保险公司在31个省(区、市)开展了大病保险,覆盖城乡居民10.5亿人。

可以说,健康保险天然就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健康保险的发展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对于建设好“健康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健康中国”赋予健康险的发展机遇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不仅为健康中国中长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保险业尤其是健康保险的发展提出了要求,给健康险的发展带来诸多发展机遇:

(一)助力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与基本医保融合衔接

当前,我国通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96.5%的医疗保障网。但我国的保障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基本医疗保障在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下,也给健康险的发展留下较大空间。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同时,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保险在保障方面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纲要》第四篇的第十一章专门强调了“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要求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健全医保管理服务体系,要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在完善全民医保体系方面,《纲要》提出:一是“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指明了健康保险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明确了健康险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补位和衔接作用。在健全医保管理服务体系方面,《纲要》提出“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经办”,保险公司可发挥自身专业和技术优势参与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医疗救助、民政或贫困人群的相关补充医疗经办业务,通过发挥市场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参与科学管理基本医保,放大保障效应,与政府合力托举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器。

(二)提升专业化经营,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

《纲要》第四篇第十一章提出“要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一是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二是丰富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三是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到2030年,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这为健康险专业化经营,加快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众所周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对应的是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险服务需求,但在疾病谱不断变化、老龄化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健康保险服务业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其作为一种市场化手段,不仅要化解家庭和个人的医疗费用风险,还要深入“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助力推动医疗卫生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纲要》明确,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这些正是第十一章“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的发力点,健康险发展的关键在服务,从“被动理赔”向“全周期健康管理”角色转变,从事后报销拓展到事前的疾病预防、治疗决策、医疗服务环节,为群众提供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相结合的一揽子服务,提升客户健康生活品质,使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得了病能得到科学适宜的治疗,在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同时,也增强了保险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介入健康产业链,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方融合

《纲要》鼓励支持保险业投资参与健康管理产业链。《纲要》第六篇发展健康产业提出了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四个领域和方向。在多元办医方面,保险业可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参股或控股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构建涵盖健康保险和多种医疗健康服务的健康产业链,构建“以维护客户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管理闭环,从而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从“治病”向“防病”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纲要》第六、第七篇要求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其中,健康医疗大数据和第三方医疗服务正是保险公司进入健康管理产业链的优势所在,可通过投资健康产业、健康诊疗、健康保障、健康服务以及养老护理等大健康产业链、服务链和生态链布局,在服务健康中国发展的同时,实现多元共赢。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下,通过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提质增效、结构进一步优化,包括健康保险在内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成为新的发展动能。从国际上看,健康服务业已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美国医疗健康服务业在2009年的GDP占比已经超过17%,而其他经合组织国家约为10%,健康管理收入一般占健康险公司总收入的20%左右,而我国的健康服务业目前仅占GDP的5%左右,保险业的健康服务收入在2016年不足1000万元。根据《纲要》,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大于8万亿元,2030年要达到16万亿元。可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推进,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和需求红利加速释放,健康服务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将步入快速成长的黄金“长周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健康险正好是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方的融合器,具有协作医疗健康资源的天然优势,强化支付方的角色定位,可以连接产业链条上的上下游资源,给其带来丰富的客户资源,将人们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促进医药养护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我国保险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将保险与健康产业融合既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保险业自身转型和创新的迫切需求。因此,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产业,已经站在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风口,共同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慢性病保险大有可为

《纲要》一方面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涉及五个领域(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与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的13个指标。其中,第8个指标是健康服务与保障领域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2020年比2015年降低10%,2030年比2015年降低30%。另一方面,作为《纲要》的施工图和路线图,《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聚焦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开展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四类主要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点疾病部署专项行动。健康保险如何发挥优势降低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服务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成为今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议题。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寿命有一定差距,慢性病呈现“井喷”态势。我国成年人中,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每4个人中有1人患有高血压,不少人带病生存、生活质量不高。慢性病保险产品的推出,不仅在于为患者提供经济补偿,更重要的是,以此加强疾病预防,从健康生活切入,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我国慢性病相关保险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公司在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和肝病等常见慢性病的保险产品以及中医药健康管理结合的探索方面大多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慢性病保险产品以及业务模式亟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适应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和保障需求。

(五)老年保险未来可期

放眼当前,我国正在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群众的消费意愿日益提高,对服务类的需求正加速释放。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两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优质健康保障和健康服务成为群众的刚性需求。考虑到老年人口具有疾病发生率高、治疗过程长、医疗花费大的特点,虽然“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但“健康红利”将成为消费升级的新方向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规划》第三篇第十章提出了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在“促进健康老龄化”一节中,一是提出了“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二是“推动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要求。
这些政策内容集中体现了解决老年人群疾病风险、失能风险和收入风险三个方面,相对应的则需要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康复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不同产品和保障方案帮助化解。伴随人均寿命的增长和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慢性病的增长态势,会导致人们对长期护理保险和老年康复护理险需求持续提升。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试点长期护理保险,但各家险企仍在不断开发和完善相关产品,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除此之外,《纲要》还提出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有利于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养老院、康复护理医疗机构以及为老服务机构,这也是商业保险公司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的重要领域,是以医养结合为契机发展老年人相关保险的重要切入点。

随着新修订的《健康险管理办法》的出台,健康险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取得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保险公司应该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清情势、狠抓机遇,把专业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精算技术、产品定价、在线客服、风险管理、网络人才等专业形势,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风险补偿为基础,以健康管理为抓手,拓展服务链条,强化风险管控,配合推进医保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探索服务医改、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新路径,不断提高医保服务专业经营和服务能力,打造保险公司服务建设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竞争力。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