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故事,我们的影子

五月 15, 2020/ 0 评论

文 编辑部

《雨》[马来西亚] 黄锦树(2018)

我们一般不太容易去观察和体味别人的故事。但不少故事,

当落在纸上,就可能更容易深入人心。当扎进书里的故事,无论是真实的、

虚构的、魔幻的、奇异的,阅读者常会在不知不觉中,

成为这个故事的一份子,那种可以控制甚至能改变这个故事的错觉,

我想也是阅读能够带来的别样感受。

故事的展开有些惊悚,不过在惊悚与恐怖之后是一股难以抵御的苍凉感。离开故土下南洋的一个小家庭,栖身并扎根于马来半岛胶林间,四周环伺着凶猛的野兽、怀有异心的外人及徘徊不散的亡灵。伴随着家庭成员突如其来的失踪、离奇的死亡,缓慢而抑郁的步调积累到了某一天,迸发出爆裂性的奇诡突变,暴雨带来的洪水有时通向彼岸,从死神的指掌间他们脱离了现世,旋即变为异物投向下个轮回,不断循环往复。

这四个人,父母兄妹在八个故事中都经历了死亡或失踪的厄运。八篇小说不断变换生死别离的排列组合,构成一座叙事迷宫,又如一张反反复复解剖命运与人性的手术台。其内核大概体现四个面相:外部隐伏或突显的暴力与内在的不安、忧惧相呼应而呈现的无常;叙事中大量留白、暗示、断裂、缺失所表现的神秘;面对死亡时几乎贯穿始终的“把他生回来”的执着;以雨林中的小屋为背景,不断上演生死循环的封闭。

小说的语言纯粹且丰富,魔术般的叙事手法更新了读者对于时间、生死的透视法,惊人的想象与惊人的现实相互介入,传递的生命体验是东南亚的却也为人类所共通。

《冬泳》 班宇(2018)

这是一本小说集,有七个不同的故事。在铁轨、工事与大雪的边缘,游走着一些昔日的身影:印厂工人、吊车司机、生疏的赌徒与失业者……他们生活被动,面临威胁、窘迫,惯于沉默,像一道峰或风,遥远而孤绝地存在。

在书里可以抓到这些词:沈阳,铁西区,工人,下岗……在这样的时代和环境背景下,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呼之而出,窘迫的,怪诞的,略带滑稽的,无可奈何的。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摸爬滚打,周旋于各种困境,携着自己的七情六欲,又遭受着时代浪潮的拍打,而这看起来都是不可避免又顺理成章的。作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陷入迷惑怅惘的状态,但来不及叹息,又会在班宇某段故作轻松的“俏皮话”获得愉悦和短暂的释然,这样的笔法颇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就好像是这样的状态:文字很直白,朴素,平平淡淡讲故事,时间安安静静流淌,但你就是会沉浸在故事里,和主人公同甘共苦。

北方极寒,在他们体内却隐蕴有光热。有人“腾空跃起,从裂开的风里出世”,有人“跪在地上,发出雷鸣般的号啕”。这些个体的光热终将划破冰面,点亮黑暗,为今日之北方刻写一份有温度的备忘。

《天空的另一半》[美] 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 / [美]雪莉·邓恩(2014)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真实而残忍地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未思考过的亚非拉世界。在书里,我看到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等等,让女性犹如仍置身18、19世纪的炼狱。那里的女性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争,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展示出女性的生存困境,整个世界对此困境的态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觉醒的力量——她们将绝望化为希望,勇敢争取生命尊严。除了真实的报道,作者也提出关于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思考,提出解决的方法与渠道——教育。

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看见的是澄清的蓝天、飘动的云朵,可我们不知道天空的另一半却是乌云密布、狂风骤雨。看看世界的另一面、看看天空的另一半,我们的生活也许就不会只有鸡汤八卦、限量口红、催婚催生这些琐事了,能够走自己想走的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会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平如美棠》 饶平如(2013)

那年夏天,我在北京的胡同乱逛,走着走着进到了“三味书屋”,一开门就看到这本书。《平如美棠》是饶平如的回忆图文书,“平如”和“美棠”分别是他和妻子的名,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就美得不知说什么好。画是丰子恺式的中国味漫画,文是沉沉静静一笔笔写来的干净散文,甘而不腻,平实如家常菜。

书中记录了他和妻子度尽劫波的故事,两人身处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时代风云中,却更多地关注岁月的静好、日常的恬淡。于是,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流转,终归结于“我俩的故事”。人生的故事总有缺口,平如和美棠亦不例外。世道转好,人却渐渐老了、病了,终于离去,“她对生活那样简单的向往,竟终不得实现,‘他生未卜此生休’,徒叹奈何奈何”,“我俩的故事”在今世有了结局。平如老人不甘心,决定拿起笔画,写出他俩的故事,延续那一份存在,于是,有了《平如美棠》。并无惊涛骇浪,只是那点滴凡俗,却细若游丝地撑持了人的一生。

看《平如美棠》,就像看大海,每一滴海水,都是平如的记忆。他已年过九十,却用图画和文字改写山川地形,一笔一笔从冰封的记忆之山引下溪水,遇见青草,遇见泥土,遇见另一条溪水,汇聚成河、成江,泥沙滚滚而下,终于平缓、开阔、入海。

《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2010)

读散文,愉悦感之一就是那些优美而令人感动的描写,关于自然与人物。那一段段熠熠闪光的文字组合,让人产生强烈的继续阅读的欲望。本书以天然而纯真的笔调描述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日常生活点滴趣事:做裁缝、可爱的孩子、来来去去的陌生人。作者刻画的不是一组有关新疆的异域风情,刻画的是我们内心的牧歌:白雪和阳光,青草和白桦林,优美、明亮。

文中描写的也是作者青春期里一段随羊群与人群迁徙度日的生活记录。《阿勒泰的角落》里所表现的流浪生活中的李娟,尚是流淌在阿勒泰的一条寂寞溪流,弱小、无助却又无力改变河道,只能无可奈何地随波逐流。所有的文字透着一股深深的在旷野里滋长的寂寞与徒然挣扎的不甘。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作者观察世界与表达世界的能力脱颖而出。她详实地记录了在贫瘠却灵魂洁净的偏远土地上,所遇到的人的简单生活、无所事事的自然生长,还有到处可共鸣的镌刻于心的孤独与寂寞。现在,十多年前的阿勒泰的某个角落就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这些记录的文字也令读者爱不释手。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