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或迎来最佳“窗口期”?
文 丁启超/深圳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伤害,经济的大幅下滑,美股连续熔断,国际油价大跌,甚至出现负油价情况。大面积停工停产的同时,破产和失业压力激增。国际市场普遍通过加速印钞,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于是就有了量化宽松政策。
5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变化,全国新建商品房价格上涨了50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上涨了37个城市。与此同时,深圳的二手房价成交量也一路攀升,继上月同比涨幅9.7%后,同比涨幅继续攀升至10.3%,环比涨幅也达到了1.7%……
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想法,改变又倒逼着更多改变!相比过往,买房这件事变得更谨慎更纠结,那么,究竟是趁着量化宽松政策,抄底楼市?还是保持现金,待他日经济平缓再行出手?在此,笔者想以一个多年地产记者、知名房企工作经验及多套房产买卖过来人身份,和各位一道分享个人观点。
一、疫情之下,购房者需求被重构
疫情对楼市肯定是有短期影响的,但从长期来看影响并不大。疫情只是暂时滞后了需求,但不会使需求消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变化,就是最好的说明。
疫情下,购房者对户型的需求被重构了,如何宅出幸福感,优质住房才是关键。所以,采光性好的房子更有优势,利于居住。清新空气是保障家人健康的重要保障,而那些户型南北通透的房子,毫无疑问更值得选择和信赖。
![](https://magazine.sinosafe.com.cn/wp-content/uploads/2020/06/6.jpg)
business people jump over abstract building
“向往聚集”是疫情在封闭环境下告诉所有人的深刻道理。近邻大型商业、超市的房子必然会更受欢迎。醇熟的商业圈不仅能满足周边居民生活,更吸附大量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聚合成一个极其活跃的财富洼地。
此外,疫情影响下的人们,更向往生态居住,即使不能出门也可以推窗揽景。生态环境、空气质量、绿化率、自然景观成为人们购房的重要依据。大家会越来越青睐好环境,绿化较好的住宅想必会成为大家竞相追逐的对象。
二、明确购房需求,自住还是投资?
你是自住还是投资?在购房之前,置业者需提前区分自己的需求,可能有很多人会说,这两种需求都要兼有,但我个人依然建议你先区分这种需求,再来衡量各自在需求中的比重,因为这两种需求会决定不同的置业决策。许多人在选房时迟迟难以决定,也部分源于没有区分好这两种需求。
中国自有房地产市场以来,留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所有投资机会中,房地产投资最稳当。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这次疫情,对房地产市场形成了新的剧烈冲击。站在房地产企业角度看,现在的房地产市场被很多政策及融资捆绑着,以至于不容易看清市场的真实情况。如果你是投资者,建议不要盲目,而是保持足够的现金流,在疫情危机下,寻找利润回报率更高的投资项目。
![](https://magazine.sinosafe.com.cn/wp-content/uploads/2020/06/fmzt-房地产2.jpg)
Mortgage concept by money house from the coins
春江水暖鸭先知,房地产市场的冷暖,政府最先知。2020年以来,在坚持“房住不炒”主基调下,央行动作不断,放水+降息并举。地方政府纷纷出大招,有的甚至不惜降首付。据统计,2月份至今,全国已经有近50个城市发布房地产支持政策,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房企资金链不断裂,另一方面给购房者优惠政策,货币宽松和利率走低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再加上城市发展的重点政策加持,预计一线重点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的房地产市场会稳中有进。当然这种“稳中有进”的态势,首先肯定是体现在交易量的复苏上,然后才会体现在价格的反弹。所以,如果你是刚需买房者,无论是从政策走势看,还是楼市市场来看,最佳的窗口期可能就要来了,现在也许就是一个不错的出手机会。
三、年轻人在置业前,请牢牢记住以下五点
1.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关于买房,李嘉诚曾说过一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至理名言: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地段二字只有那1%真正懂房产的人理解到了精髓。地段不是看现在,你能买到有潜力的地段才叫好地段,买现在的好地段可能就是接盘侠,选择之前,要擦亮眼睛。
刚需置业者看房常常更容易被小区环境、户型、装修等“软指标”打动,但殊不知,地段才是核心要素,也是最无法改变的,户型、装修等却是常常可以实现改变。
选地段的话,自住的置业者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圈子内选择,以通勤可接受的距离为半径,选择较为成熟的买得起的房子。而投资置业者,则要先选择潜力大的片区,在片区内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个人认为,关于深圳的地段选择,可以有这些:前海中心、光明、八卦岭、福田保税区,盐田沙头角,这些区域都可以,看你买得起哪里。
2.预期、地铁还有学校
房价的上涨总体是“预期”驱动,也就是说在投资置业时,一个片区“变好”的可能有时比“好”更重要。选择一个片区、一个小区,在满足“地段”指标的前提时,周边有些空地,新建楼盘多,预留的土地多都意味着可以预期的未来。这有时甚至优于周边人口密集、商超配套齐全。前者更适合投资置业,后者更适合自住需求。
疫情下,购房者的需求被重构,周边配套也显得尤其重要,如果你还是不会选,那就盯紧两样:地铁和学校。同片区,买地铁上盖的住宅优于距离地铁站500米以外的住宅,买规划有地铁的住宅优于没有地铁的。学校,毋庸置疑,将会是深圳未来5-10年最稀缺的公共资源,当然对于其他地区也同样宝贵。特别周边的学校规划,尤其是名校非常有利于房产保值,可以毫不犹豫地买。
3.选择“安全垫”,抵御市场风险
当下的市场预期比较动荡,呈现出高度不确定性趋势。这个时候投资置业就要考虑如何应对风险,对冲楼市下跌的负面影响。比较有用的办法就是选择有“安全垫”的房子,所谓安全垫,就是所购买物业的价格低于市场价。例如2015年和2019年,本人就相继以低于市场10%的内部价购买到了深圳的两套房子,如今增幅分别达到80%和30%。
价格低于市场价,一旦走跌,投资者还有这一部分“安全垫”的保护,房价微调时只要不大于低于市场价的空间,投资者仍将保持投资浮盈。二手房市场的 “笋盘”就属于这样的房子,而当下被限价而低于周边二手房价的新盘也是这样的房子。
4.擅用“杠杆”买房,不建议全款买
置业时一定要擅用“杠杆”,所谓“杠杆”就是要贷款买房,用3成或5成首付去撬动房产。除非你很有钱,多到不知道该干啥,否则不建议全款买房。
而对于首付不够,想要借款来凑的置业者,我的观点是,可以今天借明天的钱,但不能借超出自己偿还能力的钱。只缺一点点首付,月收入又足够还款的,适当增加些贷款没问题。重点是,首付“贷”后,你的月收入必须要能够支撑未来3年的“月供”。
2010年,我在深圳购买了首套房产,当时付了4成且2014年还提前还贷。当时是考虑到利息高,不想月供压力太大,但结果证明,这是一种非常幼稚且失误的操作手法。2014年底到2015年初,也就是在330政策前,在准备换房子时,不料手里资金有限,只能眼看着房价一路飙升,错失良机。所以,置业除了地段之外,要擅用“杠杆”买房保持现金流。
5.能买深圳绝对买深圳,要重视租金回报率
有相当部分在深圳工作的年轻人,因手里的资金有限,一直纠结是否要买临深,一来二往,房子没着落,手里的资金却一直贬值;有些买了临深,被深深套牢(有价无市、涨幅过慢,买卖手续费超)。对此,我的个人建议是:能买深圳一定买深圳,优先住宅,其次公寓,哪怕面积小一些都没关系。如果最后还是要选临深住宅,记住一定要选择规划了轨道交通站点旁的临深住宅。
租金回报可以体现为房子的现金流价值,目前,深圳楼市年租金/房屋总价的比例超过1%,甚至接近1.5%都可以算是高租金回报的房子。足够的现金流回报可以使投资标的拥有更高的现金价值,也意味着更强的“抗跌”属性。置业时,一定要重视租金回报率,市场好的时候,大家关注房价上涨的部分,不重视租金回报。而现在房价涨幅放缓,不再暴涨,房屋持有的周期变长时,就要重视租金回报。
与此同时,在外租时,可以选择大的企业进行房屋租赁托管。但是,为保持房屋的售卖及租赁的灵活性,建议托管时间不宜过长,三年为最佳。
除上述五点外,综合考量,置业时还是应优先一线重点城市,再考虑二三线城市,其它城市暂不考虑。结合不同置业者需求,这里对购房实施进行优先级别的划分:如果是自住买房,先看看距离,再看价格,配套,最后看户型及采光等环境,因为自住买房首要因素是考虑工作和生活的圈子,不要离的太远,然后才是其他因素;如果是投资需求选房,哪里升值潜力大选哪里,先看地段,再看资源,最后看价格及投资回报率,在升值潜力和价格中找平衡。
疫情总会过去,购房需求不会消失,更不会因为时间的推迟而消散。实际上,笔者认为,置业不必患得患失,现在是难得的窗口期,如果这是您的第一套房,请把握上述几点,尽您所能挑选好房屋,如果您是投资者,请三思而后行。最后,希望大家在2020年都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