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给心灵一处安放

六月 15, 2020/ 0 评论

文 熊家涛/深圳

一场疫情,改变了大家太多的意识,比如珍爱生命,健康第一;不聚餐,回家吃饭;做好个人卫生,加强日常防疫等等。其实,这难道不应该是生活的常态吗?只是疫情强化了这些基本认知。而“家”的概念在疫情中被分外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华安保险》编辑部约稿谈谈青年人的购房置业话题时,我想说说以下这些个人建议。

选择一座城安心

年轻人从踏出校园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着就业的选择,同时也面临着对城市的选择。现在中国有潜力的城市那么多,诸多城市也都推出了让人应接不暇的抢人计划,留住人才,留住青年才俊,成为城市经营者的共识。去哪个城市,也成了年轻人的一项重要选择。

城市有优劣,但适合才重要。同学聚会那么多,大家都分布在不同城市,但每个人的发展状况却各有不同,并不是身居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就发展得有绝对优势,许多在其它城市的年轻人也同样发展得不错,甚至成就了不错的基础和前景。

城市的选择或者并不是一蹴而就,去不同的城市闯荡,体验对不同城市的认知,也是一些年轻人的选择。因为年轻就是资本,有时间从头再来,这也是一种历练和生活经历。或许只有走过了更多地方,甚至经历了不同的国度和温度,才更明白哪个城市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只是这种选择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

《中国城市性格》中讲到:城市就是一个景观,一个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更具体地说,她就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因此所谓的“合适自己”也应该是全方位因素的综合,包含了形而上的地域文化性格,也包含了就业、生活习惯、人脉、血缘等具体的因素。

只有在选择了一个城的基础上,再谈置业才有了基础。

寻觅一处房安家

从最新发布的《中国青年消费报告》里,我们看到,年青年人花钱排行榜前三位的是教育培训(32.44%)、住房(31.53%)和保健养生(26.11%),这组数据在本期里出现了许多次,也佐证了中国年轻人对置业消费的重视。

downtown night

虽然买房的话题已经热议几十年,但只要中国的房价坚挺,热度就不会改变。

对于年轻人,选择了一个城市安身之后,选择一处房安家就成了自然之选。租房是过渡期的必经阶段,长期的租房居住,难以稳定一个漂泊的心,置业一个城市才能增加归属感和稳定性。

今年春节的疫情,并没有减弱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交易热度,在部分人口流入量大的城市和区域,反而呈现出房地产交易的上扬趋势,无论是成交量还是价格都呈现出明显上涨的形势。客观来讲,疫情催化了一部分置业者的购房决心,坚定了尽早置业的信心。

居家办公、回家吃饭,“家”的概念被不断强化,“家”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随着政府对保障房、人才安居房等供应力度的不断加强,置业的门槛正在不断降低。以深圳为例,由于商品房市场的供需不平衡,深圳政府在2018年8月提出系统构建面向2035年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将新增建设筹集各类住房17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深圳大规模开展公共住房建房行动,今年年底以前全面完成“十三五”建设筹集40万套公共住房目标,而公共住房的价格位于原特区内的不超过5万/平方米、位于原特区外的不超过3万/平方米,均远低于同类地区商品房售价。深圳是一个标杆,诸多的城市也正在加大对公共住房的供应力度,购房并非遥不可及。

所以,我今天的观点是:扎根一座城,挑选一间房,让心灵有停泊的港湾,让“回家吃饭”变得真实,也让关爱和健康更有意义。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