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重点在“畏”
文 浓香/北京
2020年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让许多人重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查了一下最新疫情,截止5月上旬,全球累计确诊人数竟然达到了374万,其中美国已达122万人,累计死亡病例262709例。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当中,已经有接近30万人失去生命。一种无言的叹息充溢在心头,一场瘟疫,如同一场战争,人类在看不见的病毒面前又一次惨败,付出了极大代价。
仅仅时隔半年,全球翻覆。翻看2019年的日历,10月1日,北京街头正沉浸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悦中,人人脸上洋溢着欢乐和喜庆。大家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用鲜花、歌声和微笑,歌颂祖国伟大的成就和巨大变化。家家户户外出旅游,走亲访友,一派祥和盛世。同样,在世界各地,各种政治会议、社会盛典、商务活动、体育赛事、音乐、旅游……人们享受着繁荣和发达。11月初,因为出国公干,我在伦敦目睹了牛津街和摄政街的繁华,人群熙攘,各种精美的商品琳琅满目。恰逢圣诞夜灯光秀演习,整个摄政街溢彩流光,各种灯光造型十分逼真,美人鱼、白雪公主、海盗、梅花鹿……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在那时候,这些场景,被我们认为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最寻常不过,多少年如此,感受不到新鲜和异样。然而,仅仅一两个月后,肉眼看不到的新冠病毒开始肆虐,病毒在人群的聚集中爆炸式传播。谁是全球的零号病人,可能短时间内难以确定,但能够确定的是,这些病毒已经颠覆了人们熟悉的社会形态,不复以往,那些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竟成了奢望和梦想。
何以至此?无论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来自何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极可能就是灾难的源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野生动物的捕猎和烹食,一些在自然界长期存在的病原体突破物种屏障传播给人和家畜造成新发传染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尽管现在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工作仍在进行,但是野生动物的非法猎杀和售卖为危险病原微生物进入人类社会大开方便之门已是证据确凿。事实上,人类对于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认知还不足其1%。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表示,对喜马拉雅旱獭的宏基因组(包括对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97.2%的序列来自于未知微生物;对藏羚羊的宏基因组测序,99.8%的基因显示是未知微生物。大量人类未知的微生物在野生动物身上蛰伏。野生动物就像是未知病毒的蓄水池,本来与人无害,但人类的贪婪却打破了池壁,把祸水引向自己。如果可以,野生动物们应该是最想发表抗“疫”宣言的那个群体:我们“在野”,拒绝被打扰、害怕被捕杀、欢迎被研究。
数据显示,在过去近十年里,穿山甲和豪猪是人们最关注的野味,二者加在一起在百度上的热搜度占比近5成,其次是竹鼠、蝙蝠、果子狸、狍子、蛇等。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蝙蝠和果子狸得到了互联网用户的持续关注,搜索热度走势不降反升。人们以“尝鲜”为由不断猎杀已经“偏居一隅”的野生动物,人类正在为这样的暴力承担恶果——随着野生动物的捕猎、杀戮和烹食,大量未知的病毒随之“闯进”人类社会,就好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病原体魔盒。不久前,央视纪录频道名为《北美洲》的纪录片,播放了一个绝美却无奈的片段,一头小北极熊站在海中岩石上,海水齐膝深,一群海豚在它周围的海中巡游,北极熊瞄准时机跳下去猎杀了一头海豚,把它拉上岸和几个伙伴一起分享。而事实上,过去北极熊是不吃海豚的。人类的猎杀、环境的巨变,使得一些野生动物食物紧缺,不得不改变饮食结构来适应,这种改变让我们细思则恐,未来还将会对生态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我们不得而知。
事实上,人类对大自然所谓的“敬畏”,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敬”上,嘴上的功夫多,惧畏之心却是远远不足。那些滥杀饕餮野生动物的行为,就是铁证。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有这样一首诗“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在那个交通不便利的年代,水路畅于陆路,所以古人乘船能到达的地方一般不从陆路走。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对大江大河有着特殊的感情,从不把江河之险放在眼里,可谓是“白浪淘天一朵花,水流湍急送船发”。但在这首小诗里,李白却一反常态,四句里有三句抒水之险恶,给人的印象是桀骜不驯的李太白让大自然狠狠教训了一顿。“狂风愁杀峭帆人”这是狂傲不羁、放浪形骸的李太白极为罕见的对自然敬畏!太白先生是何等的狂傲?他把白帝城写在“彩云间”,千里江陵,他老人家驾一叶扁舟一日即能打个来回,接到玄宗诏书,仰天大笑出门而去,甚至指着奸佞小人的鼻子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也许当时横江的风势和水势令扙剑走天涯的李白恼火不已,但自然就是自然,大自然的本色就是“以万物为刍狗!”
但商业利益的驱使,令那种“惧畏之心”荡然无存、抛却脑后。例如,风光旖旎的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上竟然架设了三条索道,植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每小时单向运送客流量就达400多人,这些索道的建设和运营导致大量游人涌入,千年冰川遭到破坏,部分冰川开始融化,高山植被和野生花卉被游客践踏,野生动物数量锐减。我有两年连续去那个地方采风,就亲眼目睹了玉龙雪山雪线的显著收缩。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全球逞威,还看不到被有效控制的胜利曙光。就恍如漫漫长夜,看不见的敌人,正在吞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多少年来,只是教条般地把“敬畏大自然”这类空洞的话挂在嘴边的人们,正在今天,被大自然辛辣嘲弄,狠狠报复。我想,企图征服自然的人们,此刻应该真正学会谦卑地向大自然折腰,与之共生,和谐共处,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