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岛,我与一个千古之谜的距离

六月 16, 2020/ 0 评论

文 诗羽/厦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世界上的未解之谜越来越少了。但在南太平洋一座孤独的小岛上,这个谜团依旧困扰着人们。这就是复活节岛的摩艾(Moai石像)之谜。我从圣地亚哥飞到复活节岛,5个小时飞了3800多公里。终于与这些摩艾只有1米的距离,然而这个距离犹如摩艾的未解之谜一样是难以跨越的。

复活节岛的面积比厦门本岛略大一点点,环海岸立着不少摩艾群,仿佛亘古如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对摩艾的出现时期、崇拜原因、搬运组装方式都有很大的争议。有说摩艾是公元前的,也有说是公元后的;有说摩艾是岛民的祖先,也有说是天神;有说是以滚木运输平躺的摩艾,也有说是以绳绑拉动直立的摩艾……至于它们为何被推倒、被抛弃?也有生态恶化说、信仰改变说、种族争斗说。

不过这些争议都不妨碍我的实地探访,至少摩艾的制作基地、帽子工坊、海岸祭台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它们不是从天而降的神物,而是由复活节岛先民(波利尼西亚人)千辛万苦手工雕琢,并变成了神一样的存在。

Rano Raraku:摩艾制作基地

Rano Raraku(拉诺拉腊库)是位于复活节岛东部的一座死火山,山坡上散落着近400尊摩艾(占全岛摩艾数量五分之二),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表情却一样忧伤。这些即将完工的摩艾们还没有被放上祭坛接受膜拜,自身就成了牺牲品。时运不济,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人们便弃之如蔽履。这样的场景让我更加确信,世间所有的偶像之所以风光无限,都是粉丝的功劳。

眼前这些摩艾有的已经面目清晰、半埋于土坡;有的还在岩壁里,刚刚凿出模糊的面部或体型……虽然摩艾们看起来面容相似,都有高挺的鼻梁、深陷的眼眶,但是细瞧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胡子,比如肚子和背部的刻花。最特别的是一尊跪着的摩艾,它是全岛近千尊摩艾中独一无二的造型,一个受人尊崇的神祇为什么要跪着?即使让我们跪着,也答不上来啊!

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是,女性摩艾屈指可数。游人唯一能观赏到的女性摩艾现供于复活节岛博物馆(亦叫塞瓦斯蒂安•恩格勒特人类学博物馆),乳房特征明显,面容线条柔和。这个博物馆的另一个重要看点是“摩艾的眼睛”,白眼球部分使用了白珊瑚,黑眼球部分使用了黑曜石,据说只有镶上眼睛的摩艾才拥有超然的能力,这是复活节岛版的“画龙点睛”。正因为摩艾的眼睛有如此神力,所以被推倒毁坏的摩艾无一不是被挖去双眼的。

Rano Raraku火山作为采石场和摩艾制作基地,是考古学家最为关注的研究区域,他们通过挖掘发现,散落在山坡上的摩艾头像,其实是有身体的(上半身或全身),只是岁月将它们埋进了土里,一起埋藏的还有那些再也无法揭开的秘密。

细心的游人会发现,Rano Raraku火山上的摩艾没有一尊是戴着帽子的,可是,在海岸祭台上常见摩艾头上戴着红色岩帽。这些帽子又是在哪里加工出来的呢?

Puna Pau,摩艾帽子工坊

在复活节岛西部,离Rano Raraku摩艾制作基地12公里,有一座小火山叫Puna Pau(普纳堡),考古学家认为它是全岛摩艾的帽子工坊。这座火山的石材颜色与别的火山不同,是红色凝灰岩。复活节岛先民正是看中这一点,用它制作摩艾的帽子,因为远远看去像极了波利尼西亚部落首领的盘发头饰。他们将摩艾的帽子叫做Pukao(普考)。

如今,Rano Raraku山坡上、草丛中还散落着23顶成品或半成品的红帽子,高度在1至2米左右,直径在2至3米之间,每个都重达数吨,成品帽子底部都有一道非常明显的凹槽。比起摩艾来,圆形帽子的运输相对简单些,可以一路滚到安装地点。难处在于如何将这么重的帽子安装到摩艾头上?
大多数人都相信复活节岛先民是采用土堆斜坡将帽子推上摩艾头顶的,固定方法采用了榫卯原理,让帽子牢牢地“扣”在摩艾头上,共担风雨、共享阳光。

如今的Puna Pau火山荒寂着,参观者寥寥无几,然而漫山遍野绿草如茵,缓步走到山巅,可以远眺南太平洋的烟波浩渺和汉格罗阿小镇的闲逸宁静。

海岸,摩艾祭台风景线

摩艾和帽子做成之后,它们的去处基本一致,就是组装之后站立于海岸祭台Ahu(阿胡)之上,摩艾们全部背对着太平洋,护佑着眼前的生灵和村庄。考古学家认为,Ahu是复活节岛先民的墓葬地和宗教仪式中心,起源于波利尼西亚人的祭坛。

复活节岛鼎盛时期,全岛居民约有2、3万人,10倍于现在的居民人数,所以海岸边有数以百计的村庄,摩艾也成了不同村落最明显的标志。摩艾被放置于Ahu之后,给它们安装白珊瑚和黑曜石做成的眼睛是早期民俗中最为重要的点睛仪式,仪式之后的摩艾就获得了超自然的神力,并担负起保家卫民的神圣职责。

只有考古学家才会遍览复活节岛上数以百计的Ahu与其上的摩艾,作为游人只要看三处就够了。清晨看Ahu Tongariki日出,午间游览Anakena考古遗址,黄昏观赏Ahu Tahai夕照。

Ahu Tongariki位于东部,是离摩艾制作基地最近的祭台,也是复活节岛的标志景点。15尊摩艾一字排开,蔚为壮观,尤其是每天清晨,旭日东升前后,漫天彩霞映照着的粼粼波光成了摩艾们的背景,绚烂的光线像点名一样扫射过每一尊摩艾,它们刚毅的脸庞和深邃的眼窝迅即获得了一种能量,让人们因为眼前穿越时空的沧桑之美而晕眩。此时此刻,我席地而坐,灵魂出窍般地望着15尊代表岛上不同部落首领的摩艾。它们曾经是令人膜拜的神灵,如今却成了吸引游人的风景。如果它们真的在天有灵,会更喜欢哪一种身份呢?

Anakena考古遗址位于北部海边,玉树临风的棕榈树、一片月牙形的洁白沙滩和别具风情的木屋餐馆营造出完美的度假氛围,然而,Ahu Nau Nau站立着的7尊摩艾和与之相邻的Ahu Ature Huki上那尊孤独而严肃的摩艾仍然是这里最突出的风景。尤其是后者,据考证是复活节岛上的第一任国王霍图·马图阿的雕像,而这片海滩也是他率领族人首次登陆的地方,在这一带曾挖掘出古代文物和建筑遗址,被确认为是复活节岛历史和文化的摇篮。

如今复活节岛的最繁华地带在西部的安加罗阿镇,机场和旅馆都在此镇周边,所以游人随便出门走走,就会来到 Ahu Tahai摩艾群,其中一座Ahu立有5个摩艾,其他两座Ahu 上各立一尊摩艾。黄昏来到这里是最佳时刻,那是一场夕阳的盛宴。

Ahu Tahai区域不仅有完整的古村落遗址,周围至今还住着许多人家。傍晚时分,除了游人,也有当地居民坐在草坡上欢送每天的日落。南太平洋的诡谲光影在黄昏时表现得特别快捷,天空和海面上的颜色不停切换,如同真有神灵在操纵着天幕。若即若离的7尊摩艾,此时与我们对视着,生命中的所有色彩,无论是绚丽还是黯淡,无论是耀眼还是柔和,都像幻灯片一样旋即消失,坠入大海,只留下南太平洋的波光粼粼和摩艾们沉默不语的落寞剪影。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