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级连接,激活现代商业四度空间

四月 29, 2021/ 0 评论

胡艳丽/深圳

商业江湖,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巅峰对决就没有吃瓜群众的无限欢乐。若不是阿里网团搅乱一池静水,哪有电商的风生水起?要不是天猫与京东一路PK,哪有不断优化的电商服务?如不是社交企鹅不按套路出牌频繁跨界“打劫”,哪有几大互联网集团的加速快跑,线上生态得以不断完善?

如果说是竞争催化了商业模式的升级,那么疫情黑天鹅,又为现代商业的加速跑打了一剂强心针。先前还不温不火的“直播经济”一夕爆火,足不出户云逛街,手指一划换“门店”,主播使出浑身解数展示商品,与消费者时时互动,再加上不定时放送的粉丝福利,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直播购”。那么雪上加霜的实体经济路在何方?真的只能做线上产品的展厅,客似云来而万里无云吗?腾讯智慧零售团队在《超级连接》中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实体商企花式自救

不妨看一下,各路实体商家在智慧零售概念下的花式自救:
北京丰科万达广场,“通过朋友圈广告、小程序、泛娱乐IP等线上触达方式吸引场外的消费者走进万达;利用‘优Mall’等在线产品实现客流数字化;依据客流分析,通过有效触达的营销手段提高商铺流量精准分发”。在这里线上是媒介、数据是导向、交叉引流是手段,通过在线上的各种无痕化广告、有痕化促销来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引流,另外当线上、线下打通,曾经面目模糊的消费者在数字画像的作用下,渐渐有了清晰的形象。商家可以依靠智慧计算方式,测算消费者偏好,计算出不同产品销售的关联度。在“数字”的帮助下,商场据此规划“小商圈”,优选门店,帮助入驻的商户共享流量池,形成协同发展的内部“微生态”模式。

商家地产如此,企业的品牌门店同样不甘落后。在上海“M.A.C淮海819”,便因企业对店面的智能化改良而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断货王试妆机”“面面俱到底妆无人桌”等美妆黑科技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大打了一场“沉浸式体验牌”。消费者来这里,不再需要不停地涂抹口红试色号,而是在智能机器面前一键试妆,还可以按个人偏好,在“大拼眼技”区域,电子组装自己的专属眼影盘,在小程序上自助下单、付款,便捷时尚。好玩又炫酷的黑科技体验,让该店顾客的在店时长超过其他门店三倍以上。

那些没有品牌门店,依靠传统路径在各大商超、便利店铺货的企业,该怎么办?2019年7月,香飘飘旗下Meco果汁茶,与《王者荣耀》联合推出“无限王者团”限量联合款,为玩家提供游戏皮肤、个性化角色、特效等虚拟奖品,此举不仅将《王者荣耀》的粉丝成功转化为香飘飘的私域粉丝,也为王者荣耀贡献了一批奶茶粉丝,实现了合作者的双赢。当月,该果汁销量暴增,复购人数立竿见影实现环比增长200倍。

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跨界合作,香飘飘打赢了一场漂亮的顾客拓展与守卫战。对于如香飘飘这样的广泛铺货企业而言,虽拥有客户,却难以真正触及终端消费者,而通过一物一码的扫码小游戏,让商品真正承担起企业与消费者的连接器,实现消费者资源从“隔山跨海”到“私域直连”。当然,连接始于一朝,保持粉丝活性就需要后续的持续维护,公众号、小程序以及各种活动推广的配合。连接消费者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连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识别不同区域、不同圈层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为她们提供更精准、贴心的产品和服务。

从流量思维到触点思维

在线下零售越来越智慧化、人性化的今天,不得不提到一个幕后团队,即本书作者方所代表的腾讯智慧零售团队,书中的很多案例,都是商企与腾讯零售团队合作的作品。腾讯倾尽智慧资源、平台资源,派出专业团队,与生产商、零售商并肩作战,力争要为线下零售开辟出一条通往智慧化之路,与平台电商分庭抗礼。

英雄不问出处,在商界赢是硬道理。满身都是互联网社交基因的腾讯,在与阿里系一轮一轮的短兵相接中,胜负未分。在大众视野里,微信圈的商业生态,像极了在野的江湖,各路江湖侠客自立门户,使出看家本领立山头、打招牌、开门派,但因其不成规模,始终如散兵游侠。一直宣称对实体零售“不下场”的企鹅,此时却高调与各商企、品牌制造商合作,打出“零售数字化3.0”概念,突然让江湖看官们如梦初醒,原来以往的散乱,都是“无招胜有招”的试探,而一旦蓄力期满,这只看上去呆萌的企鹅,就会华丽变身成为一只猛兽,白底黑背“海陆空”跨界打劫,在零售行业掀起一场变革风暴。

腾讯团队在互联网“流量思维”的基础上,再次向前跨出了一步,提出了以“超级链接”为增长引擎的触点思维。不论是商场导购、商品优码,还是智能AR、VR技术的应用,以及微信朋友圈、小程序官方商城、私域社群,都是打通线下线下触点,以有效方式触发超级连接,让商企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与消费者的直连通路;帮助商企突破平台流量分配的限制,拥有私域流量池,借助线下触点,打通线上线下的无界循环。

经历百战百试,腾讯智慧团队确实推出了系列成功的案例,也总结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智慧零售理论框架。在这里,有必要先捋清几个概念,首先是零售数字化的1.0、2.0和3.0。书中所谓零售数字化1.0是指场与货的信息化,通俗而言就是零售商实现了对自己进、销、存货的数字化管理;2.0是指线上“人”的数字化,即电商在传统零售商看见进、销、存数字律动的同时,也看到了人的律动;3.0是指实体零售商也拥有了将人数字化的智慧武器,“智慧”程度追平电商,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融通。

数字让商家更多的“看见”,但“看见”并不是目的,通过“看见”,更精准地理解人的需求,促成销售、持续销售、精准销售才是目的。例如香飘飘的“一物一码”营销策略,让其精准的链接回了80%的消费者,再通过智慧化的数据分析,也收获了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再例如大型商超通过对消费者的活动轨迹,分析不同商品销售间的关联度,进而优化商场布局。这便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深度看见”,不仅知道他们是谁,还知道他们要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这世间最难解答的“灵魂三问”,哲学家不知道、社会学家不清楚,但商家一定要借“数字化”的利器,精准回答这三个问题。

打造现代商业四维空间

就综合性商场而言,“看见”消费者之前,首先要破局的是如何把消费者从电商手中吸引到店。线上引流固然是一种方式,各种活动可以短期让人群集聚,但都不能解决粉丝黏性的问题。书中未曾提及一个近年来被各个城市提上日程的“夜间经济”概念,其实“夜间经济”也不失为一个破局之方。但需要注意的是,“夜间经济”的核心理念在于场的搭建、域的整合,它不是以单个商家为分散的着力点,而是打造一个夜空间,让人游于其中、沉浸于其中,从而带动各种消费。夜间经济的氛围与日间经济、假日经济略有不同之处,商家其实可充分利用其中的微妙差别,工作日主推商务采购、双休日主推家庭休闲购,而夜间重点打造情境结合的沉浸式体验购。在不同的时点,融合不同的智慧化连接手段,同一座商场以超级链接,完全可以激活现代商业工作日、休息日、夜间以及线上四度立体空间。

在常态化经营中,线上的手段,可更多地用于实体商业的活动预热、不同片区、不同时点、不同人群优惠礼券的精准分发。线上社群、公众号、小程序商城等都可成为线下体验的意见、建议收集池。在非常时期,线上是线下积累粉丝的完美转移阵地,是“不见犹如相见”的平台依托。在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各种黑天鹅,都有可能随时来访的时代,企业做好线上线下双手准备,都是应有之意。

伴随5G时代的全面来临,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现实的商业场景中,消费者在线上、线下之间无感化转换,将成为新常态。就如同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用微信支付,而不是在包里翻出几元零钱,与他人沟通更多地选择在线即时聊天,而不是编辑短信。当各种营销、吸粉的手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潜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让消费者感觉不到被打扰,实体商业才真正实现了智慧化,重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正如作者所言“技术门槛仅是阶段性问题,‘认知’的阻碍则更需要企业靠自身来突破”。从现实而言,对于如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连锁集团,进行数字化变革在现实执行中尚且千难万能,对于规模较小的商企,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企业没有自上而下推动数字化升级的决心,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是恒亘在眼前阻碍企业数字化升级的大山,例如数字化转型的软硬件成本投入、员工系统操作不熟练存在排斥情绪、引导顾客数字化操作有障碍、系统运行不稳定、数据错配等问题,只要一点风吹草动,都可以令企业数字化升级流产。

实体商企要想成功度“劫”,飞升可以线上线下白日夜间纵横驰骋的“商界上仙”,需要企业自上而下地推动,统筹部署,快速试错,不断培训,推动企业产生一场由内而外的变革,并建立起相应的数字化专业队伍,推动后期的持续革新,这场数字化变革才会在企业经营实践中持久起效。

市场向来是厚爱有创新亮点的先行骄子,当今天的创新成了明天的常态,再来跟风操作的企业只能投入竞争的红海。未来商业格局将在三分之一跑中成定局。顺势与逆势,是企业的一种选择,快跑与慢跑是企业的一种能力,我们有时看见时代的“彩球”砸中某个幸运儿,殊不知这“幸运”的背后必是无数次健身锻炼的结果,只有强者才能化危为机,接受重击并依然拥有奔跑乃至飞翔的能力。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