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按下“加速键”
毋庸置疑,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在政策层面,监管部门近年发布多方意见,引导保险主体加快科技创新,实现服务升级,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也催生出更多新消费形态与习惯养成,为行业转型发展带来新的“风口”,倒逼保险“数字化”“线上化”转型步伐。可以说,不管从国家战略、监管要求还是从行业发展、客户需求看,保险加大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保险行业数字化升级政策梳理——
时间 政策 主要内容 重要意义
2018年
6月 《中国保险服务标准体系监管制度框架(征求意见稿)》 明确推进保险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数字保险建设,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保险,推动保险服务供给侧改革,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将“推进保险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制定《中国保险服务标准体系监管制度框架》的总体目标之一。
2019年10月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 鼓励保险公司采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对于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健康保险理赔申请,保险公司可以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对被保险人的数字化理赔材料进行审核,简化理赔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依据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与医疗机构、基本医保部门等进行必要的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 推动和规范健康保险发展,鼓励通过科技运用加快保险服务和产品创新。
2020年1月 《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发展科技保险,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支持保险资金、符合条件的资产管理产品投资面向科技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对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目标,要更好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2020年5月 《关于推进财产保险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要求到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其他领域线上化水平显著提高;鼓励财险公司加快线下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要求各财险公司拓宽线上化服务领域,包括创新线上产品服务,延伸线上服务链条,建设线上生态图。 要求财险业要建成与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进程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财产保险需求相契合的线上化体系。
2020年8月 《推动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明确指出,支持财产保险公司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鼓励财产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对传统保险操作流程进行更新再造,提高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建设水平。 对财产保险市场未来三年的行业转型发展等方面提出具体规划。
2021年2月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 支持保险公司优化业务模式和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向保险业务领域渗透。 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1年12月 《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 要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科技保险保障作用,鼓励保险机构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形成覆盖科技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保险保障;依托再保险服务体系,为科技保验有效分散风险;鼓励保险经纪机构积极发展科技保险相关业务。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做优做细科技金融传统业务基础上,加快科技金融产品服务创新。
2021年12月 《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 通过对保险科技发展现状的梳理和判断,提出未来保险科技发展将聚焦线上化、服务化、精细化、平台化、智能化的五大发展趋势。 这是保险业首次以行业共识的方式发布保险科技领域中长期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阶段保险科技发展方向。
2022年1月 《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要求银行业保险业从战略规划与组织流程建设、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数据能力建设、科技能力建设、风险防范、组织保障和监督管理等方向持续发力,到2025年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治理更加健全,科技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这是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首份专门文件,对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予以规范和指导,为推进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做好顶层设计,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2年5月 《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 规划提出,要加强科技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领域的标准研究,促进科技、专利和保险的衔接,助力保险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保险标准和科技标准的衔接,以标准化为科技保险和知识产权保险在风险计量、产品设计、损失估量等领域提供参考,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确立保险科技和数字化的行业标准,为企业创新和转型指明方向。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业的一道“必答题”。浪潮来袭,势不可挡,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或许正迎来最好的时光和机遇。在后疫情时代,保险,作为与国民经济各行业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行业,在直面疫情冲击同时,也正迎来转型发展的新机遇——
距离产生“隔离经济”
“隔离经济”指的是疫情常态化时期基于互联网平台,借助网络支付手段,不依托实体门店,实现无接触的状态下交易行为的经济,如远程办公、手机购物、无接触物流、直播授课等等。隔离经济的出现,一方面可能导致保险销售人员与消费者接触机会减少,另一方面又为保险销售人员通过线上服务平台服务客户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竞争加剧“马太效应”
领军的保险企业借助技术优势和敏捷性获取绝大部分行业的经济利润,也帮助他们有效应对疫情常态化的影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弱势企业,其敏捷性和数字化程度不足,因此面临现金流短缺、甚至被迫裁员和破产的危险。
线上化趋势加速
新兴通讯技术提供全新的沟通和工作方式,显著降低面对面接触的必要性。信息流动成本下降、体验趋于无缝,改变了很多大众习惯,疫情更是加速了这一转变。远程投保、远程购物、远程医疗、远程办公等无接触式模式加速发展,也促使保险行业向线上化发展。
保险消费需求不减反增
经过此次疫情动荡,安全也成为保险消费者的头等大事。求生是人类的最高本能,健康也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核心诉求,相较于疫情以前,保险消费者对于购买保险的需求也有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