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话: 如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月 1, 2018/ 0 评论

主持人:李忠恒

组 员:邬曼华、张玉华、刘航远、胡裕春、张安驰

李忠恒: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参与到2017年第一期“虎跃计划”的“微信社群行动学习”环节。漫漫长夜,很开心能与大家隔空话英雄。今天晚上,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如何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当今社会,无论你身处何种行业,扮演何种角色,几乎都无法靠个人英雄主义独自面对挑战。与人沟通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基于每个人的思想、立场、经历、性格等等存在差异,对事物的看法、判断和行事风格也各有不同,所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那么,在职场中我们如何与他人高效沟通协作?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为方便讨论,我想先举个例子,大家一起回想一下,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参加会议时,环顾四周,你会发现有人在机械地读汇报,有些人昏昏欲睡,有些人在争议某个问题,有些人在纸上无聊地画着涂鸦……散会之后,大家回到岗位各忙各的,情况依旧原地踏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团队合作不佳的情况?

张安驰:我认为造成团队合作不佳的原因有很多,比较突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团队的目标不统一。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未能各司其职,过分追求个人得失,忽视了团队整体目标的达成;2、没有形成合力。虽然目标一致,但在执行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3、团队的沟通不畅,上不传下不达,信息不对称;4、团队合作缺乏默契与宽容的心态,也缺少自省的勇气以及共同进步的责任和担当。

刘航远:我认为团队合作难以得到改善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个人技能有限;二是对良好的合作缺乏清晰的认识;三是不知道如何正面影响他人行为。

李忠恒:如果一个团队内部出现问题,团队中的成员最可能有两种反应:第一种,视而不见,眼不见心不烦;第二种,负起责任,直接向他人提建议,甚至下命令。可惜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收效甚微。提出建议时,有可能会遭受冷遇,更有甚者可能还会有刻薄的人说:“你以为你是谁啊。”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想必也已经深有体会:我们很难去改变其他人。这是为什么呢?

邬曼华:我认为告诉别人应该做什么,这种行为是暗示了他们的地位比你低。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受人摆布,他可能就会做出冷淡的反应。单纯告诉别人做什么并不能说服他们,因为他不理解为什么要改变,缺乏参与思考的过程,就无法判断你的想法是否有效。没有看见按照你的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也就会存在不按你的想法去做的观念。

胡裕春:团队合作需要具体的、可实现目标的资源(人、财、物)以及有可将目标转化为成绩的规则。改变他人需要尊重、分享、沟通,让对方充分了解你观点的正确性、可行性。

张玉华:是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这其实是智商与情商的协同管理。那么,我们在管理团队的时候,是否可以采用横向领导的方式,避免直接告诉别人如何行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横向领导方法也就是“请求同事与你共同解决问题”。我觉得想要有效影响他人的行为,需要用平等的姿态将你的“信息、分析、思想、建议”表达出来,邀请他们参与决策。

张安驰:我认为横向领导的方法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养锻炼独自工作的个人能力;第二阶段,清晰理解团队有组织共同工作的图景;第三阶段,学习运用“参与式”领导方法。通过这三个阶段,即使你只是团队的普通一员,也可以用“提问、作答、行动”的方式促使他人更好地共同工作。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乐队中的一位乐手,希望改善团队演奏效果。那么他应该如何运用如上三阶段?第一阶段,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独奏能力,积累各种乐理知识;第二阶段,理解优秀的合奏曲、成功的演奏会应该具有的特点;第三阶段,对乐队中其他成员使用“参与式”横向领导方法,例如演奏一个乐句,然后用点头、微笑或简单语言提示邀请他人接着演奏。

刘航远:我的理解是团队中出现问题主要和领头羊有关,领头羊要具备管理意识和能力: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完善考核制度;熟悉每个成员的能力和职责,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工作激情;直面团队里的分歧,允许员工客观犯错,敢于替大家担责,对发生的问题和事情要果断地决策和解决;善于沟通和协调,虚心听取和采纳不同的意见,在团队里创造“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相互支撑”的工作氛围。
胡裕春:是的,领头羊还要清楚在工作中只有职责和岗位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力所能及地解决员工面临的困难,多鼓励能力强的员工,多关注和帮扶能力弱的同事,让大家明白在工作上不仅要有个人能力的体现,更需要与他人协调合作;要处事公平、公正,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奖惩分明。让大家在这个团队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求同存异地发挥每个员工的作用。这样我们的团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才能迎接挑战达成目标。

李忠恒:是的,大家分析得非常好。有关清晰认识合作图景,有这样五个基本要素,我想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目标建立、思考整理、计划修订、激励管理、反馈表达。无论是独自工作还是与他人合作,这五个基本要素都非常重要。

一、目标建立。没有方向,很难把事情做好。混乱的目标会阻碍团队合作。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共同制定一组能指引与激励团队的目标。

二、思考整理。也许我们有了清晰的目标,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实现。面对出现的问题,想解决,却又感到无从下手。原因是思维缺乏条理。我们可以运用“饼图”(见下图)来清晰自己的思考。

三、计划修订。“只想不做”并不能解决问题,“只做不想”也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掌握计划修订术,将思考与行动相结合,“在做中学,边学边做”,在实践中学习,不断修正。如果没有经过系统思考就行动,计划可能会错漏百出,不能适应变化,导致屡屡失败;也有人思考过多、行动不足,错过好时机。

四、激励管理。有的人工作时激情似火,也有的人工作时漫不经心。掌握激励管理,重新定义你与团队的工作,共同承担分配工作的责任,可以让大家对工作更加投入。

五、反馈表达。提出与接受他人建议,也是一种学习和提升的方式。掌握反馈表达术,破除惯性假设,建立新的理念,区分并适时使用感谢、建议、评估三种不同类型的反馈,相互寻求与提供反馈,共同成长进步。

人越多,越难有效反馈。当组织中的人越多,建立畅通的向上、向下、横向反馈通道就越难。普通员工抱怨无人关心指导;领导则收不到需要的反馈。这种状态会影响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阻碍团队效益的最大化。那么,团队中的人们为什么不愿意相互反馈,相互帮助呢?

邬曼华:人越多,不专心工作的风险越大。我们单独工作时会出现不投入的现象,而团队共同工作时也许会更严重。团队合作时在团队激励上还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有人感到被冷落、把责任推给别人、任务分配存在问题。我们常常习惯于使用一些不合适的标准来分配任务:“把任务交给最努力的人”、“把任务交给抱怨最少的人”、“把室内工作交给爱在室内的人、外出工作交给爱外出的人”、“把任务交给最擅长的人”等,这些标准对集体和个人都是有害的,无法提高团队效率,反而会引发团队成员的不满情绪,也让员工失去拓展技能和证明自己的机会。

刘航远:在我们的理想状态中,每位团队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认为工作重要和有趣,专注投入工作。所以我们要尽量向每位成员提供有吸引力的角色,要给予每位成员发表意见的机会,共同承担分配工作的责任,最后还要使用更好的标准来分享成果。

张安驰:是的,当团队成员了解分配工作的标准,那他们在做决策时会加以考虑。分配给能够完成的最小群体,以保证每位成员充分投入;分配给能胜任的、级别最低的员工,以调动其积极性;分配给成员能胜任的最重要的任务,为团队做出个人最大贡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实每个人都想把事情做好,只要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大家都会积极做事。

张玉华:这种情况其实还蛮普遍的,普通员工抱怨无人关心指导,领导则收不到需要的反馈。在同级别的部门合作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前线机构或渠道部门抱怨产品部门不给政策,产品部门抱怨前线部门不开拓业务。对于合作中大家的付出,缺乏相应的感谢和感恩。

我认为以下的解决思路可以帮助到我们:1、“感谢会让每个人拥有更好的表现”。向他人的工作表达感激可以激发他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2、“寻求指导是有能力的表现”。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从指导中受益。寻求建议并不是软弱的表现,反而说明寻求者具有开明的思想和提升自己的意愿;3、“谁都可以指导别人,谁都可以接受别人的指导。”指导并非只能自上而下。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应听听别人的声音。

胡裕春:我认为以下三种方法可以促进人们采用更好的工作方式:一是提问。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某个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二是作答或者建议。说出你的想法,并邀请人们“接受、运用、修改”这些想法;三是行动。将你的想法付诸行动,以身作则,作为影响他人和进一步改进的基础。

李忠恒:作为领导者,我们常常会面对一些难题,例如合作效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谁能解答一下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张安驰:我认为原因可能如下:一是领导者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具体工作”和工作结果上,没有关注团队合作方式;二是领导者制定决策时只关注“需要决策的内容”,而没有关注决策方式;三是领导者常常向他人直接发出命令,而不会运用其他的影响策略。

邬曼华:是的,方案与建议是关注团队合作方式。要更多地关注团队合作方式,鼓励团队成员参与决策制定,同时综合运用提问、作答、行动的领导方式。

李忠恒:作为领导者,影响员工的方式并不只有“命令”。我们还可以运用横向领导力影响他人的技巧:提出问题、给予建议、行动示范。今晚的分享即将画上句号,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十条建议(见下图),希望可以在工作中给大家带来参考。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