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话: 如何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发展业务

二月 1, 2018/ 0 评论

主持人:邬曼华

组 员:李忠恒、张玉华、刘航远、胡裕春、张安驰

嘉 宾:罗彩书

邬曼华:大家晚上好,众所周知,2017年的保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此,我想邀请大家共同探讨自己所在机构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以及我们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商讨业务发展之策。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公司具有的内部优势,我认为我们具有的优势在于拥有众多门店,政策宣导快,且对中介业务拓展依赖度不高。

张玉华:通过21年的时间积累,我们拥有良好的团队建设,具有一定的底蕴。

刘航远:公司一直坚持“责任、专业、奋进”的经营理念,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干部与员工。

张安驰:公司一直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和员工福利让人倍感温暖,同时,公司注重人才培养,通过春蕾计划、金种子计划和金明星计划等方式塑造人才,保障了公司的稳定发展。

李忠恒:我认为公司对分支机构的政策与支持力度也很好,在业务拓展、理赔客服工作等方方面面都有所引导与支持。

胡裕春:我们的优势还表现在创新能力和价值导向,各种考核制度的探索试行,举个简单例子:出单员考核已经打破原来大锅饭的方式,改为多劳多得,这样更有利于调动门店出单员,特别是大门店出单员的积极性。

邬曼华:大家刚刚谈了很多我们的内部优势,那么从外部方面来看,我们的优势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张玉华:我们的服务网点较为成熟。门店车险一站式理赔发展较为成熟,既方便了客户,也改善了部分出单员的收入待遇。

胡裕春:沉淀了一定数量的忠诚客户。近年来,我们的客户续保率基本稳定在45%以上。同时,每年也有不少的新保业务,从2013年到现在,客户数量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

张安驰:我们有强大的资金保障,保单成本和赔款资金方面从不拖延。

李忠恒:外部优势还有我们的机构铺设,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几个省份没有设置二级机构,较为健全的覆盖网络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罗彩书:公司坚持发展十年的“学贷险”业务影响深远,政府及客户的对我们的认可度较高。

邬曼华:刚刚大家提到了我们所具有的优势,接下来,我们剖析一下公司的劣势。

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下吧,我们的现状是公司业务规模小,知名度低,市场占有率低。以佛山华安为例,在当地市场的排名始终徘徊于30家主体的第六到第十位之间。近年来,随着新开业保险主体进入市场,以及各公司的高费用政策投放,我司将面临市场份额进一步降低的可能,由于长期缺乏有效宣传,客户的对我们的品牌认知度始终不高。

张安驰:我们对市场操作的反应慢和应对不及时。目前,二次商车改革已有以老三家为主的多家公司获批,但我司比第一批获批的公司迟了近两周才获批,延误了续保和业务发展的机会。

张玉华:我们难以介入大型项目,且大项目和共保业务的承保经验和历史数据不足,与政府的合作紧密度在部分区域略显不足,品牌效应不足,续保业务和新业务难以维持和拓展,发展后劲即市场份额不足,这也致使我们在部分政府扶持项目、民生工程等新兴领域起步较晚。

刘航远:面对日益市场化的保险市场,我司的销售形式无明显特色。目前保险市场客户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年轻消费者的心态更希望可以网上支付,自助办理保险,也希望获得更多的收益,例如车辆保养、违章处理等增值服务,如果我司依然维持单一的销售模式,不利于开拓市场。

胡裕春:还有新设机构的相关配置弱,对于引进和筹建有一定实力的三、四级机构,缺乏硬件上的吸引力。

邬曼华:大家所说的现状的确是横亘在我们眼前的难题。发现问题后,更重要的是去解决这些难题。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李忠恒:我认为商车改革是我们的一大挑战,这场改革是在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开展的一项民生工程,势在必行,改革的实质是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实际好处。因此,我司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在保费充足率降低且保持与市场匹配的费用不脱节的前提下,既要做好客户服务,又要加强内部管控,公司要在夹缝中获得利润生存空间。

张安驰:中国保险业当前仍处于快速增长期,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创新都为保险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智能终端的兴起改变了大众的消费习惯,传统的承保方式显得比较累赘。在大数据时代,适应网络支付及网上购买行为,推出多种特色创新产品,有利于我司开拓新市场。

邬曼华:面对新形势下的保险市场,怎么经营?我认为任何公司的存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股东对利润的追求是保险公司发展的动力,保险公司要实现利润,就要增加承保利润,为此我们要扩大承保,多收保费和降低赔付率、降低保单外部成本。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做呢?请大家谈谈各自的想法。

罗彩书:我记得公司领导在重大会议上表达过这样的观点:随着“偿二代”监管体系的正式运行和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依法合规经营,提升风控能力,已经不仅仅是监管机关的要求,更是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要求各分公司要从上至下强化风险意识,培育风险文化,狠抓风险控制执行力。

因此,合规经营是保险行业发展的生命线,目前的市场乱象,从长远看,是暂时的和短暂的,特别是保监发174号《关于整治机动车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的出台,对公司内控合规和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监管部门已明令禁止盲目拼规模,抢份额的行为,要求保险公司要把握好业务管控能力和客户可持续性。因此我认为,任何公司都不可能一直持续进行高费用投放。如果公司亏损了,那还谈什么企业价值?更加谈不上承保利润。

李忠恒:更好地运用科技将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我们应该尽快做好网络建设,植入科技金融元素,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服务优先,实现销售前端和理赔后端的创新。例如,前端销售能否实现客户消费习惯的大数据共享?后端理赔时,能否实现微信现场查勘、推荐周边合作厂或合作渠道的地图位置与相应的导航,触发报案信息给协作人或合作渠道等,通过大数据去分析客户的驾驶习惯、出险成因,建立价格、品牌、服务等客户评价体系,利用这样的手段减少或降低我们对人力资源的投入。

张玉华:内部管理需畅顺,降低沟通成本,加快上下多级之间的沟通。每个人都要适应新系统,为新系统多提意见改进。引导业务员使用APP、人人团,实施全民营销。

胡裕春:建议对销售人员的管理办法进行修改,让新入司的销售人员能够简单明了地知道其工资组成,基本工资部分与保费规模挂钩,绩效工资部分与保单品质挂钩。同时增强后线服务前线的意识,尤其是要改进本部员工的工作作风,养成大集体意识,工作不推诿,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有前线与后线一条心,拧成一股劲,事情才会迎刃而解。

刘航远:在业务拓展上,多参与共保项目以及对特殊项目的分保业务,多方面补充我们的业务来源。在车险业务方面,可以根据车型、车辆品牌、险种、渠道、赔付状况、边际贡献等方面,精准分析市场“高、中、低”费用的业务来源和走势,减少中间成本,同时结合当地市场状况、机构、规模等方面加以大数据分析和精细化管理。制定科学的承保方案和费用投放政策,寻找出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险种,一方面降低保单获取成本,另一方面可提高单均保费,进而在保费充足性的同时降低赔付率,实现规模和效益的有机联动。

张安驰:我认为非车险业务可以从品质、规模和边际贡献等方面观察市场,引导团队拓展公司的创新类险种,大力发展诉讼保全保险、借款人意外险和齿科险等效益类险种,向效益险种要利润。
李忠恒:管控好固定成本,盘活闲置门店,通过出租或出售闲置门店的方式,盘活门店,增加公司的现金流。

刘航远:练好内功,做好服务提升的同时,呼吁行业形成共识,做稳定市场的执行者。

邬曼华:感谢各位领导、同学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热烈的讨论。时间过得很快,不觉夜已深,我们今晚的讨论也将告一段落。虽然2017年的业务发展困难重重,但我们更应以阳光的心态继续前行,在2018年做出更好成绩。相信今后在进一步严监管、强内控的大背景下,配合二次商改上线,市场会进一步理性,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