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执行与企业文化驱动下的韧性生长——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战略执行力提升路径研究
文/赵飞鸿 董事会办公室
一、精益执行,让战略目标从愿景走向实践的系统化路径

全球性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对350家大公司的调研显示,近50%的企业虽使用标准化模板制定战略计划,但关键决策仍缺乏一致方法;25%的战略决策事后被证明不尽如人意;超过45%的决策因过程缓慢而错失市场机遇,战略目标实现率平均不足70%。这种“战略赤字”的根源,在于战略目标与执行路径的脱节,而解决方案应在于构建精益化的执行路径,关键在于以下三个要素:
1.设定激励性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并非空中楼阁般的愿景宣言,它既包含财务目标(如收入、利润),也涵盖战略目标(如市场份

额、客户满意度)。但该目标绝非讨价还价的妥协产物,而应是激励团队突破现有能力边界的“催化剂”。谷歌的“10倍思维”为我们提供了典范:当创始人拉里·佩奇要求团队寻找比现有方案优秀10倍的解决方案时,催生了Gmail的百倍存储空间、Waymo自动驾驶等突破性创新。公司的“台州模式”通过“风险保障+资金运用+价值反哺”的三维闭环,为机构提供升维竞争路径,避免底层维度“内卷”,打开正向激励的“大门”,使规模能力提升带动盈利改善。
2.创建动态战略待办清单
当绩效目标与中长期展望存在显著差距时,战略待办清单成为缩小差距的关键工具。这份清单可聚焦最高

优先级的战略、运营、组织和财务挑战,按“经济影响”与“紧迫性”排序,明确关联具体决策。戴尔科技在2015年重新设计市场推广模式时,基于产品最佳销量、区域划分原则、客户覆盖模式、技术支持方案的思考将战略计划拆解成相应可行动的优先级事项。这种将战略转化为可操作决策清单的方法,使戴尔科技增聘2000名销售代表、优化区域管理后重夺商用设备市场份额。我司未来发展所需聚焦的“八大问题”——从“强大总部建设”(解决政策穿透力不足)、“三级机构扭亏”(提升规模能力)到“投资能力跃升”、“人才队伍建设”,本质上就是一份动态的“战略待办清单”,构建了战略发展与战略突围的清晰路径。
3.实施动态绩效监测
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要求战略目标具备弹性调整能力。生物科技巨头安进公司的绩效对话机制值得我们借鉴,其通过每月高管会议上用领先指标(如新开处方量)和滞后指标构建监测体系。当业务偏离轨道,团队深度剖析根源是执行不力还是市场剧变,如是后者将触发战略待办清单的更新。这种动态调整使安进的爆款药从3款增至14款,市值12年增长3倍。目前,我司计划成立的战略发展工作组与战略发展部,正是为了构建“顶层设计-专业研究-落地推进”的全链条保障体系,使得战略成为一个动态适应系统,而非僵化的年度文件,其三大使命也完美契合了精益战略对持续追踪的要求。
二、企业文化,确保战略目标高效执行的隐形引擎
如果说战略目标是企业的“骨架”,企业文化则是“血液”,决定着组织的活力与韧性。企业文化并非虚无缥缈的价值观口号,而是渗透在日常实践中的行为准则与情感纽带。当多数员工感到不受重视,甚至体验到孤独时,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必然大打折扣;而当员工感到自己的价值被看见、被需要,就会自发将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对齐,形成“上下同欲”的合力。让员工感受到被看见、被认可、被需要,从而激发内在动力与归属感,这是战略高效执行的隐形引擎。构建与战略目标同频的企业文化,需要从看见员工、认可价值、协同信任三个维度重塑组织生态。
1.看见与倾听员工的发展诉求
培育员工“重要感”始于对员工的真正关注。在快节奏的职场环境中,员工常因“被忽视”而产生疏离感,导致战略执行时消极应对。当员工觉得个人努力与组织目标无关时,便会出现安静离职或敷衍执行。而“看见员工”并非简单的认识,而是关注其生活细节、工作困境与情感需求。联合航空的转型印证了倾听的力量,CEO穆尼奥斯通过聆听基层员工的诉求,以解决排班问题、改善工作条件等实际行动回应,不仅提升了员工士气,更推动客户满意度跃升至行业顶级。这一案例也说明了,战略执行的前提是“情感共鸣”,当员工的声音被真正倾听,组织战略才会被发自内心地接纳。
我们正在探索的“台州模式”,通过构建清晰的价值导向与发展通道,为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干部员工搭建起价值发挥的广阔舞台。在“台州模式”的生态体系中,无论是政企对接的关键环节,还是产业深耕的核心领域,员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坐标。他们在参与地方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也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的努力如何转化为项目推进的动力,如何成为产业升级的助力。这种“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获其荣”的“有为有位”体验,让员工从内心深处认同组织的目标。当“提质增效”不再是总部下发的抽象指令,而是与个人成长紧密相连的自觉追求时,组织的发展便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2.连接个体价值与战略目标
员工的“重要感”也很大程度上来自“贡献被看见”,即理解个人工作与组织战略的关联。组织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的研究指出,当员工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如何使他人受益时,工作动力可提升400%。这种“贡献可见性”的重要性,在NASA的“通往月球的阶梯”文化中得到了极致体现。在宏大的登月任务里,从负责清洁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到主导轨道计算的科学家,每个人都能精准找到自己的工作在阶梯中的位置:基层是每日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向上是可量化的阶段目标,而顶端则是“实现人类登月”的终极战略目标。正是这种“个人任务—团队目标—组织战略”的清晰连接,让分散在各地的30万名合同工都能深刻理解“我的小任务关乎大目标”,从而凝聚起强大的执行合力。
公司在实施“台州模式”时,便着重强化了将个体价值与战略目标紧密绑定的逻辑:总公司通过系统的战略解读会、目标拆解等形式,帮助二三级机构明确“台州模式”的核心内涵与战略意义,让基层单位明白自身业务在整体布局中的定位;同时建立常态化的双向沟通机制,鼓励二三级机构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及时反馈实践成果与遇到的问题,总公司则通过定期通报、优秀案例分享等方式,让各层级的努力与贡献被看见、被认可。二三级机构的员工从“被动执行政策”转变为“主动思考如何优化实践”,基层团队的创新提案数量环比提升,而总公司也能通过更精准的反馈及时调整战略细节,让“台州模式”在上下联动中实现高效落地。
3.培育协同与信任的文化生态
战略执行往往涉及跨部门协作,而协作的基础是信任文化。战略规划管理工作要求管理层定期评估偏差、调整策略,这通常需要组织内部形成允许试错、快速反馈的文化氛围。安进公司在“绩效对话”中既关注问题也庆祝成就:当某药物临床试验入组率超预期时,团队会总结加强与研究人员接触的成功经验,并推广至其他项目。这种正向反馈循环文化,使战略调整不再是“追责大会”,而是共同学习的机会。
目前,我司为解决三级机构盈利面尚需提高的问题,推动“区域协同、总分协同”机制,本质上就是希望通过文化打破条线壁垒。总公司将二级机构提升盈利能力的经验传递给三级机构,同时建立问责与赋能并重的文化:对落实不力的机构问责,对积极尝试的给予资源支持。这种严中有爱的文化,既确保了战略执行的刚性,又给予了基层创新的空间,使“提质增效”的目标从总部文件转化为全系统的行动。
三、战略与文化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生态
战略目标与企业文化并非静态组合,而是动态协同的进化过程。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战略需调整方向,文化需适配新的战略需求,而有效的机制设计是确保两者同频共振的关键。
战略规划实施评估的过程,通过定期评估规划目标与实际达成的差异,及时纠正偏差。该评估过程不仅关注经营数据的差异,更应洞察文化层面的障碍。安进公司的Sensing平台不仅跟踪业务指标,更通过绩效对话捕捉员工情绪:当某领域持续表现不佳时,管理层会反思是否文化激励不足;当战略调整遭遇阻力时,会分析是否员工未理解新目标的价值。这种“业务+文化”的双维度监控,使战略调整更具温度。“台州模式”在各级机构的落地过程中,不仅评估业务数据(如保费增长、成本下降),也会关注文化指标(如员工参与度、跨部门协作效率),当发现分支机构对模式理解偏差时,在加强培训的基础上,通过“优秀案例分享”强化文化认同,使战略调整与文化重塑同步推进。
同时,战略与文化的协同需要专门的组织载体,避免“多头管理”或“无人负责”。戴尔公司的双环节决策机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建立了“标准化流程+文化共识”的组织保障:每个决策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评估标准,而“相信科学方法”的文化确保了流程不被人情干扰。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指出了“决策日志”的重要性,客观记录战略决策选择依据与淘汰理由,既避免了战略模糊性,也通过透明化文化增强了员工信任。公司选择成立战略发展部门,本质上是希望通过组织变革推动战略与文化的协同。该部门作为“战略落地推进器”,既要分解“台州模式”的目标路径,也要培育“生态共建”的文化;作为“人才孵化器”,既要锻造战略人才,也要传递责任担当的价值观。这种组织设计使战略有了“执行者”,文化有了“传播者”,才能确保两者在落地中不脱节。
战略与文化的最高协同境界是“价值共振”,即员工将个人目标融入组织战略,将文化要求内化为行为自觉。谷歌的“10倍思维”之所以能够持续驱动创新,是因为它已从战略要求升华为“拒绝平庸”的文化自觉。
公司的“合规文化”之所以能支撑“严风控”目标,是因为合规者有为有位的理念已深入员工认知,通过监管处罚加倍追责与合规者参与战略项目的双向机制,使“合规”从制度要求变为生存智慧。当公司员工从“完成保费任务”变为“守护客户风险”,个体与组织的价值就实现了统一。这种共振产生的能量,不仅能够推动战略目标达成,更能让企业文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形成“战略牵引文化、文化反哺战略”的良性循环。
可以说,战略目标设定攀登的高峰,企业文化涵养攀登的土壤与基石。精益化的战略执行路径与充满“重要感”的组织文化深度融合,可以让战略的“硬骨骼”与文化的“软血肉”有机共生,使企业在应对各类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锚定自身确定的成长方向,在不断克服重重挑战中凝聚坚韧不拔的力量,最终穿越艰难的险滩急流,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扬帆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