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也是一门专业__读周大新的《天黑得很慢》

六月 12, 2018/ 0 评论

禾刀/湖北

在一些老一代人的眼里,后来者总是今不如昔,垮掉了一代又一代,所以处处不愿放手。但时代终究是年轻人的,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

生活中,许多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仅靠简单的臆想永远无法替代活生生的现实。或许因为每天都必须面对两位老人的絮絮叨叨,所以读到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的新作《天黑得很慢》时,对书中诸多细节的描写无不感同身受。

这是一部对老龄社会有着深入观察的用心作品。没有长期与老人的朝夕相处,根本不可能凝聚出这样细腻的文字。周大新笔下的这个故事脉络比较简单:来自河南南阳农村的小丫头钟笑漾,为了给在北京高校深造的吕一伟提供资金支持,受聘为检察系统退休老人萧成杉当起了全职家庭护工。周大新给钟笑漾安排了一个医学护理专业的背景,不仅方便照顾正在变老的萧成杉,而且这一身份设定可以有效规避伦理造成的误伤。

体量常常决定问题的复数规模。据报道,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1亿人,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全国人口17.8%。也就是说,两年之后差不多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几乎家家都有老人,都有可能面临老龄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

老龄社会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在我国,老龄社会的表现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简而言之就是强烈的儒家属性,周大新笔下的萧成杉成为我们精确解构这种属性的绝佳“标本”。

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那些退出官场的老年人大都“威风”不减当年,所以萧成杉仅仅因为坐次安排,而对原单位一个原本极为普通的活动深感不满;在社会上,他们潜意识中仍然觉得自己还算是“中流砥柱”,骨子尚且硬朗,习惯攥紧话语权,所以萧成杉对那些敢于挑衅的年轻人抡起拳头便揍;在家里,他们的“长者”心态表现依然抢眼,尽管儿女早就成家立业,他们仍旧有着操不完的心,有时甚至表现得蛮横、霸道,这也是萧成杉与女婿间矛盾难以调和的重要原因所在。

老龄,并非纯粹的生理概念。进入老龄,意味着在工作、社会乃至家庭中角色的必然转换,相关权力需要实现交接,老年人在转换交中接自然会有心理落差。然而,在一些老一代人的眼里,后来者总是今不如昔,垮掉了一代又一代,所以处处不愿放手。但时代终究是年轻人的,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萧成杉一开始处处刻意强调的存在感,本质上就是不愿放手的“症候”。这些言行除了徒增烦恼外,还为女儿女婿后来的分道扬镳埋下祸根。

不愿放手还表现在对自己生理机能的盲目自信。尽管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寿命已大大延长,但人类仍旧无法抗拒生理规律。多年前失去老伴的萧成杉结识了退休教授姬阿姨。其实,姬阿姨像是萧成杉的异性镜像。站在女性老人的角度,尽管岁月不饶人,但姬阿姨像萧成杉一样也不服输,也很渴望抓住年轻的尾巴。当两个不服输的人呆在一起时,难免变成针尖对麦芒,短暂的容忍也无法隐藏根本的隔阂。

虽然我们常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过去无法释怀的慢慢可以释怀了,许多过去放不下的慢慢可以放下了,但退休不仅是生活的一个弯道,还是心智的一次转折。每一位老人都不相信自己会像其它老人那样,同时特别渴望自己是上天眷顾的幸运儿,这也为那些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几乎全国各地的小区周边均不乏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保健营销,隔三差五总能从媒体中读到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消息,但老年人依旧乐此不疲,趋之若鹜,对于子女的好心劝解哪怕表面接受,心底常常多存不悦。

萧成杉身上那令人迷惑的“魔性”,与老年人对生命规律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无关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非真就不懂生命的规律,他们之所以渴望从各种长生不老的古代传说中苦寻奇迹,根本一点或在于,他们缺乏对生命乃至生死的真正反思。

周大新说:“活着,也是一门专业,是一门我们需要在社会大学里学习的专业。”这门学问不仅是出给老年人的,也是出给我们整个社会的。中国家庭养老模式沿袭数千年,如果生硬照搬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模式,将会举步维艰。在老人眼里,社会养老机构条件再好,也会背负被子女抛弃的道德枷锁,也远没儿孙满堂幸福。简而言之,养老不只是简单的维持生计,更在于养心,即如何让老年人走出家庭养老定式,在社会大家庭中安度晚年,这是全社会应当深思的大学问。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