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作风根基 践行金融为民——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体会

尹雯/总公司第二党支部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保障的一名党员,我们如何将这一政治要求转化为“金融为民”的实际行动?结合工作实际,我想从政治站位、行动自觉、作风长效三个维度,就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浅谈一谈心得体会:
提高政治站位,把握财险领域作风建设的政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对于服务于实体经济与民生保障的财险行业而言,作风建设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张保单的诚信签署、每一次理赔的公正处理中。农险承保是否做到“应保尽保”以守护农户利益?企财险理赔是否坚持“快速透明”以支持企业发展?这些业务的具体细节都是检验作风是否过硬的“试金石”。
我们要从典型案例中汲取警示力量。回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各类作风问题案例,都在警示我们:作风无小事,业务发展必须坚守纪律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以“拓展市场”为由突破作风红线。
我们要从行业定位中明确责任担当。财险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服务国家战略和保障民生福祉的使命。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是要求在理赔中杜绝“吃拿卡要”,在服务中抵制“虚保漏保”,在承保中拒绝“数据造假”,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强化行动自觉,在财险业务全链条中落实作风要求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改进作风的动员令,于财险行业而言,必须落实到展业、承保、理赔、管理的各环节,形成“三不”行动准则:一是业务拓展不触“铺张红线”。要严格区分正常业务交往与违规接待的界限,杜绝以“客户维护”为名组织旅游、高消费娱乐活动或超标准宴请。二是理赔服务不越“廉洁底线”。必须坚守“公正透明”,要坚决杜绝谋私行为。三是数据管理不碰“造假高压线”。“虚挂保费”“拆分保单”等数据造假行为,不仅违反行业规范,更背离八项规定的务实要求。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筑牢行业发展的诚信根基。
构建长效机制,以优良作风引领财险高质量发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从思想、制度、监督三个层面形成闭环,推动八项规定精神在财险行业常态化长效化。
我们要筑牢思想防线,强化理论武装。建立“第一议题”学习机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纳入“三会一课”必学内容。通过“以案四说”(说纪、说法、说德、说责)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等专题片,从思想深处拧紧“总开关”,促进理论学习与业务实践深度融合。
我们应完善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笼子。结合财险业务特点,制定《作风建设实施细则》,明确各业务环节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使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清晰、可操作的行为规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引。
我们要强化监督问责,形成常态震慑。要构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科技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运用“飞行检查”、设置举报渠道、智慧纪检系统预警等多种方式,对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
我们的工作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每一次规范操作、每一份诚信服务,都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践行。每一名华安人,都应该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守护人民福祉的实际行动,用清风正气为华安保险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