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啥不在春天?

七月 12, 2018/ 0 评论

白斯木/合规部

都说“春”节“春”节,但每每新年的鞭炮噼里啪啦燃响时,却总是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个中缘由,你想过吗?翻看历史,喜庆往往伴着混沌。商朝人曾迫不及待地把十二月初一定为新年之始,周朝人则更加狂热地提出十一月初一过年。上下五千年,历法改改改,撷取东西方之精华,混沌现代人之脑袋。春节为啥是正月初一?管他呢,过了年再说!

过年殊不易,且不论铁皮车厢人如蜂涌,穿过漫漫长夜朝发夕不至令人气结,也不谈七姑八姨从天而降,大话家长里短兼管婚生娶嫁——其实,只说过年本身,便已经够麻烦的了。

原本我们已经历过以元旦为开头的新年,但并不妨碍大家再过一个以正月初一为开头的春节。正月初一就是春节,一个崭新的年份,对于华人而言,没有比春节更隆重的节日。大家都在期待这个节日的到来,那是一个祥和快乐、无比和谐的时刻,该休假的欢欢乐乐,该加班的苦逼依然。

没有人会去怀疑春节该不该发生,因为国务院也发表了观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1〕45号),告诉我们从1月22日开始,那叫春节假期。总而言之,一切都将如常,如常的欢快和喜悦,不同的只有吉祥物从兔子变成了祥龙。可问题不会因为漠视而消失,这个春节发生在冬季,而春节也并未就此拉开春天的帷幕——要等到春节的12天后(立春),春天才姗姗而来。

不会有人觉得一年之初不该是春天,而是冬季的尾巴。但扒着日历看来看去,结论如故,我们欢度的春节,确实与春天并无干系。

春节为什么与春天无关?这我倒不奇怪,因为春节本来就不是依照春天什么时候来而确定的。那春节为什么能与春天无关?说实话,我就不知道了。1913年的春节在立春(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后的第二天,于是当年北洋政府收到一则呈报文,文中建议以“元旦为春节”。从此,正月初一变成了“春节”。但没承想,到了1914年,春节跑到了立春之前的第九天。而这一年袁世凯忙着称帝建制,关于春节为什么会在冬天的问题,自然也就无暇顾及。

但其实,中国人并不总是在正月初一过年的。比如商朝人就迫不及待把过年提前了一个月,以十二月初一为新年之始,史书所谓“商以建丑为正”。而周代的中国人对于年终奖更是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他们一致决定为了尽早拿到双倍月薪,过年就再提前一个月吧,史书记载,“周以建子为正”,意思就是,在十一月初一过年不好么?亲。

老祖宗们从来不会嫌弃年终奖比以往时候来得再早一些。于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秦帝国建立当年,他们就把过年提前到了十月初一。当老板们意识到员工总是希望每个月都发双薪时,汉帝国最大的老板刘彻在公元前104年,即汉元封七年下诏:各位臣民,我们商量商量,嗯,桑弘羊桑总的账本实在吃不消了,明年咱们还是从孟春正月再开始吧。

对于广大员工来说极为悲催的这一年,是前汉太初元年。这部历书,史称“太初历”。太初历是一部阴阳历,所谓阳历简言之就是以太阳定年产生的历法,而阴历就是以月亮定月产生的历法。所以,顾名思义,阴阳历就是二者兼顾,以满足人类活动实际需求的历法。

新月称为朔;反之,满月称为望。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做朔望月。朔望月时间不定,或长或短,为了简易运用,要么以一月29天为准,要么一月30天为准。而一年依惯例定为十二个月,因此,按照朔望平均后每个月29.5天计算,一年一共是354天。想必读到这里,大家都觉得出问题了。因为一年不是354天,而是365天。更麻烦是,朔望月所计之年不包含四季的概念,如果沿用朔望月制定的历法,今年是漫天飞雪地过大年,19年后,就要穿着汗衫开着空调过年了。

所以,置闰就成了必要的功课。根据计算,以十九年闰七个月的办法最为合理,因为加闰七个月后,阴历和阳历之差只有2小时,已经足够精确。而置闰一般根据太阳历的二十四节气确定,二十四节气分成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一节气搭配一中气置入一个月中,一年十二个月正好分配完。如果节气或中气出现单吊,则置闰可以将前后节气挪前推后,让闰月避开节气,太初历就是这么规定的。说到这里,今年壬辰龙年正好闰四月,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推算推算。而至此,立春与正月初一不匹配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太初历之后,历法不断改进,精度越来越高。直到明崇祯年间,礼部侍郎徐光启结合西法编撰出《崇祯历法》,方才宣告本土历法的历史使命终结。此历进入清代后以《时宪书》的名义被推广,1742年又经戴进贤改编而成《癸卯元历》,就是现在我们所见的农历了。

1912年,民国政府采用欧洲格里高利历作为全国历法,1949年新中国政府沿用之,又为区别于习用历法而呼之为“公历”。鲜为人知的是,“农历”“公历”本为一家,其实都是舶来品。只不过,公历比农历晚到了中国三百年。

而二十四节气配农历也就如同洋装配马褂那样,代代沿用下来。所以,一月一号过次年,本属当然;正月初一再过一次,也并无不妥;而立春再过一次,想来也理所应当。历史错综复杂,让中国人有了三次崭新开始的机会,实在令人欢欣鼓舞。

于是,哪怕分辨起来确实不那么容易,又有什么关系呢?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