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砝码何以滑向另
报载:涉嫌重大经济犯罪的华中某市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张某,事发前从市外经委基地处副处长任上,被派往该市国际经济贸易公司与香港安鹏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一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尔后一路青云,不仅行政职务炙手可热,而且政治上也被看好,身兼该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换言之,在张的面前,横着一座价值的度量衡,度量衡的两端,一头是通过正当奋斗,走名正言顺的公仆之路;另一头则是利用手中的权柄,铤而走险,拿自己的政治生命甚至肉体生命,去赌去搏,以求获致迅速而丰厚的回报。二者孰值孰不值,答案在他手心里攥着。
世间总是存在双重人格的神秘人物,这种人,往往口说一套,手做一套。不到一定火候,其庐山真面目是不可能为善良的人们所识破的,因而其价值砝码的两头尚可维持相对的平衡。这种人,在张某之前有过,与张某并行不悖的也有,在张某之后想必也不会绝种。以张某为例,本来,如果按他事发前的路子,好好守法经营,在为公司谋利益的同时,自己不也能得到相应的肯定和不菲的回报吗?也就是说,其价值砝码沉在这一头,一生聊可平安,虽不可能暴富,其待遇也可在小康之上。当然,对像张老板这样的不满足于过小康之上的生活,对幸福二字有着独到乃至更高要求和理解的人来说,总想僭越党纪国法的羁绊,过特殊公民的生活;像某港星所唱的《潇洒走一回》,要在苦短的人生旅途上留下两行潇洒的足迹,就是不足为奇的了。也就是说,其价值硅码得另一头,份量不断被作为公仆的主人加码:于是乎,就有了员工都知道张总喜欢女人一说;于是乎,还有了他张总弄钱改善女儿的生活一说;于是乎,更有了风流倜傥多情多义的张总一元钱卖自己一说;以及张老板经过深思熟虑所得出的他所挥霍的公款搞的是香港人的钱一说。上述的几个说法,笔者叙述得可能抽象了点。稍稍展开,不难说清:张某曾与几个女人长期保持那种关系,其中有两个属于加蜜级人物。在年龄上,一个比他大,一个比他小。前提当然是具有几分姿色。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张可以慷公家之慨,一次就给前者的弟弟补偿20万元,还有发包工程等好处。对有着研究生学历的后者某小姐,张老板更是不惜代价,一次性就借给她100万元作为其生意的启动资金。其后,公司为这两位巾帼女将所付出的资金便如雪球越滚越大,以致一发不可收拾,直至有一天,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张总坐在了市纪委的冷板凳上,成为了审理室的座上宾,其价值砝码的另一头过沉,以致打翻了价值的度量衡。这也正应了一句老话:乐极生悲。
耐人寻味的是,当张某成了审理对象,被请进市纪委后,这位昔日的董事长,竟不懂事到了自认为他搞的是香港人的钱,对国家没有损害的可笑地步!还饶有兴味地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家里很穷,他母亲无法养活他,让他自己出去谋生;小孩很聪明,很快就从一个富人那里赚了几千块钱,拿回家交给妈妈。妈妈很高兴,夸奖他能干懂事;可是,当妈妈发现小孩从这几千块钱中拿了几元自己花了后,马上勃然大怒,把小孩打了个半死。张某讲完故事,不无委屈地自嘲道:我就是那个小孩。事实上,倘若张某略懂法律的话,他应该明白自己并不是那个小孩,因此必须为砝码滑向另一头付出等量的代价。(周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