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正道 —— 写在规范经营前行的路上
编者按:“规范经营、防范风险”是对每一个企业的最基本要求;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更是至关重要对于华安而言,它则是关系生死存亡——因为华安的民营企业性质决定了我们惟有用“规范经营”来赢得信任,同时,规范经营也是华安文化机制的要求;是华安目前完善价值评估体系的内容和前提;是保护、培养、打造一支真正华安人队伍的要求;是兑现对社会的承诺。自2002年新股东进入华安以来,对“规范经营、防范风险”的强调便与日俱增,特别在公司资产规模不断壮大、网络布局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规范经营”已经成为华安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李光荣董事长在“什么才是规范?”这个问题上回答得言简意赅:“规范经营是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及服务经营整个过程中的管理和经营行为。前台后台都有规范的问题。它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事实,要遵循事物发展本身的规律;要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规定;要有责任意识、全局意识、风险意识;要有奋进精神,有理想、有抱负,要能舍小义,取人义,这才叫大规范”
刚刚办完登机手续,就接到月刊编辑的约稿电话,说心里话,我不是一个擅于撰文写作的人,但中期工作会议上李光荣董事长提出“规范经营是华安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的思想,掷地有声的措辞一直在我耳边回响,让我陷入沉思。望着穿梭过往的人群,思绪也在此时随着指间升腾弥漫的烟雾一幕幕重现。
华安眼下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时刻,在这个严峻的形势下,我们没有退路可选择,没有时间可等待。屈指算来,我这大半年基本是在飞机上度过的,往来于全国各地机构的次数多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就愈发模糊,但有一样东西在心里面始终清晰如亮剑,那就是“责任”和“使命”。
“规范经营”的同义词就是“生死存亡”
目前,业内的不正之风在市场中影响极坏,甚至成为“潜规则”破坏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由此衍生出的腐败案件,腐蚀和阻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不对那些不轨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不对那些害群之马严厉惩处,我们华安就只有死路一条,我们所为之奋斗和追求的事业就没有未来。
“当前保险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遇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解决好效益、诚信和规范经营三个突出问题。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诚信建设为根本,以规范经营为标准。”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在各类讲话中,始终把“规范经营”当作当前保险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果说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以产品创新为生命力,以服务质量为推动力,以市场规模为竞争力,以人才储备为战斗力的话,那么这些远景目标的达成则必然要以“规范经营”为前提条件。缺乏了“规范经营”的意识和作为,事业的根基就等于昙花一现,企业文化就形同泡沫,再好的机制和人才也会被蚕食或腐蚀,管理高层所构想的长期经营战略就只能是南柯一梦。
坦白地说,规范经营在当前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已经成为各行业生死攸关的命脉,谁先实现阳光化、透明化经营,谁就是未来的生存者和胜利者。
要实现规范经营,华安就要杀出一条血路
作为民营保险公司的华安,潜伏在华安队伍中,在华安业务开展的环节中,以牺牲华安利益来获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现象和机制,曾经对华安的进步与成长造成巨大阻碍。面对不法“毒瘤”的存在,在探索规范经营的道路上,华安不断为治理整顿工作出新招、出狠招、出绝招,对内规范经营,加强渗透,对外规范合作,震慑毒瘤。
例如此前特别调查部的设立,就是华安在规范经营变革道路上的一项创新之举,特别调查部是在去年8月成立,通过一系列复勘案件、疑难调查、举报案件、重大诉讼、中介监管、应收追缴以及风险资产等工作,为公司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也有效打击和遏止了种种违法违纪行为,堵住了公司风险管控的漏洞。
根据发展需要,今年9月,公司则在原有法律-稽核-特别调查的基础上,将原有特别调查部与稽核监察部监督工作模式进行了重新整合,新成立的稽核调查部将原有稽核监察与复勘调查工作合为一体,使查处和惩处连成一线,不仅加大了对规范经营责任追究力度,更形成更大威慑力,适应了华安前进的需要。
因为规范经营的道路不是和平演变,不是感化教育,是一场可以谓之严酷的行动,除了敢于铲除毒瘤,自揭伤疤,敢于碰硬,不畏强暴外,我们别无选择。要取得变革的成功,就要付出牺牲的代价;要脱胎换骨,就要经历蜕变的阵痛;要真正成为规范经营的阳光企业,就要杀出血路,彻底打破不法利益链条,我们没有退路。
半年工作会议上,回首成绩,直面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实现规范经营整体目标的差距尚存,是实现华安健康发展的期望未果,是实现民族企业振兴腾飞的呼唤未停,是实现社会责任、国家责任的壮志未酬。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鲜花和掌声还不属于我们,居安思危,痛定思痛,“规范经营”这项夯实基础的工作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我认为“规范经营”还应该具备更深内涵,应该进行更全面推进。
规范经营要实现用人规范
现代企业的规范和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人的规范和竞争。规范用人首先要形成思想上的规范。
华安有着良好的企业文化根基——“责任、专业、奋进”,但我们的队伍仍是良莠不齐,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真正做到将个人职业生涯融入华安建设事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专业知识投入到“与华安共同成长”的事业中去,不规范的念头又从何而来?不规范的行为又从何滋生?因此,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危机感意识是规范经营的前提。
规范用人其次在于选人的规范。所谓“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技能和知识是后天可以栽培的,而人的本质和品性却最难移。在选人用人的把关上,尤其要重视对道德品质和诚信素质的考察,用好一个人,稳定一批人,影响一批人;用错一个人,毁掉一批人,走掉一批人。规范经营的框架搭得再好,没有遵纪守法的人去执行,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规范经营要实现制度规范
首先是制度的完善和统一。严密规范的制度体系是公司正常运作的核心保障,也是实现风险管控的决定因素。公司下发的各类文件和制度不仅要有利于加强对本系统的内控管理,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与其他现有制度形成有效互补的整体。管理要实现简单化,就要避免制度之间的冲突,避免重复交叉。只有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形成规范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制度焕发生命力,在指挥运营的过程中真正发挥规范、指导、协调的作用。
其次是制度的至上和权威。制度就是权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之所以流于形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人凌驾于制度之上,有特权凌驾于制度之上。不遵守制度的行为如果没有被追究,那么制度的权威性就大打折扣,制度就形同虚设,整个公司将无法保证在正常的环境下规范运作。
建立和健全制度的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要求我们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从长期压抑、屈服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回归制度的神圣尊严。
规范经营要实现执行规范
推动-执行-监督,是制度得以贯彻落实的三步曲。每一个环节是否贯彻到位,每一个细节是否传达无误,每一个岗位对政令是否服从并具体实现,都是检验制度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标准。规范经营要落实到制度执行上,就不能对文件和制度视而不见,视若无睹,这样的不作为恰恰破坏了公司管理的秩序,践踏了制度的尊严,是对规范经营最大的背离。在执行的同时,还要做到不折不扣,不偏不倚。任何敷衍了事,曲解盲从的乱作为都是对责任的亵渎,是实现规范经营所不允许的。
实现规范执行还必须保证监管的严格和公司治理的公开到位。实践和经验证明,腐败来源于对公平的误解,滋生于对公正的亵渎,得势于对公开的回避。作为监督者,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不任人唯亲,不见利忘义,始终与公司利益站在一起,捍卫制度的权威,确保执行力的到位。
规范经营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如何打好这一仗,如何不再重蹈覆辙,如何使之长期良性循环,将是我们需要长期思考并为之奋斗的事情。
实现规范执行还必须保证监管的严格和公司治理的公开到位。实践和经验证明,腐败来源于对公平的误解,滋生于对公正的亵渎,得势于对公开的回避。作为监督者,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不任人唯亲,不见利忘义,始终与公司利益站在一起,捍卫制度的权威,确保执行力的到位。
规范经营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如何打好这一仗,如何不再重蹈覆辙,如何使之长期良性循环,将是我们需要长期思考并为之奋斗的事情。
于外,是要通过对贪污腐败人员的查处及对恶意势力的打击使规范经营的理念在外部环境中得到强有力的体现,震慑并约束蠢蠢欲动的不法分子,影响并带动整个华安队伍整体思想素质的提高,使责任文化在良性的土壤上真正生根发芽。
窗外已是万家灯火,而我,才刚刚启程。华安扭转命运的关键一战迫在眉睫,此时此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退却,更没有任何理由沉湎过去。正如这即将起飞的飞机,一旦冲出跑道,就要全力冲向云端,哪怕迎风而上,阻力重重,也必将穿越乌云,迎往太阳,拥抱光明。
耳边传来的是飞机起飞时的轰鸣声,加速的提升让我感到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和冲劲。临行前,公司的期盼和重托再次浮现眼前。在实现规范经营的征途中,我们唯有坚定信念,坚持正义,坚守真理,才能克服艰难险阻,冲破层层阻碍,才能留得清白,赢得成功。
对此,我深信,并且坚定不移。
(作者系总公司稽核调查部总经理)
张雷/稽核调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