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是“试金石”

九月 20, 2018/ 0 评论

经济越发展,保险越重要。保险越发展,防风险越重要。

保险公司防风险,首先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相当一部分保险公司管理人员不是不晓得风险的厉害,而是存有侥幸心理。侥幸在哪里?一是保险公司负债匹配的长期性,往往会掩盖局部风险黑洞。甚至有人期望,此时的风险亏空,会在以后彼时的各种市场变化中找补回来,可谓不知不觉。二是寄希望于国家和监管部门出手相助,反正有兜底的,由着性子耍吧。在众多侥幸心理中,这两种比较典型。

对于风险存在错误认识、麻弊大意的表现五花八门。如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给营销员挪用保费打开了方便之门,营销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就会积聚大量风险。为了规范经营,各保险公司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内部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某人寿公司制定了详细的《收款收据管理细则》,规定“凡获得代理人资格证书的营销员每人每次最多领用5份《收款收据》。城区营销员、客户服务中心保全员统一到客户服务中心单证管理室领取并回销。自领用之日起30天后仍未将所领用的《收款收据》交回销处理的,立即停发其佣金。”但该公司在执行中未严格执行单证领用、回销制度。有一位营销员罗某作为客户服务中心的一员,通过该客户服务中心副经理跨区域在另一县支公司超数量领到盖有财务印章的保费收据一本共30份,从领用之日起一年多未回销,一直无人过问,直到案发才暴露出来。可以说单证管理上的漏洞,让罗某乘虚而入。据说他侵占保费148笔、涉案金额达100多万元。某保险公司营销员余某通过埋单等手段,挪用保费20多万元,用于赌博,严重损害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的利益。试想,如果发生大的赔付,不仅仅是保险公司毫不知情,社会各方面也会对保险的安全诚信产生置疑,公司自身的损失也难以预料。2003年上半年车险改革中,某省内的4家产险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应收保费现象。某公司2003年1月车险签单保费收入为4320万无,但实际入帐保费仅1934万元,有三分之二的保费结算不及时。 总之,在保险业经营的各环节,包括产品研发、营销、业务管理、准备金与偿付能力、资金运用等,都会有风险存在。保险公司管理人员如果在思想上重视了,风险就会大大减少;相反,日积月累,风险可就成了炸药库。

上面还仅仅是内部风险,由于经济周期、市场环境、政策性的变化以及巨灾、逆选择和道德产生的外部风险,就更要未雨绸缪。

保险公司防范风险,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完善的监控预警体系。当前,确实应当从保险行业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保险行业的风险监控机制。大致可以包括这么几项,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保险监管的法律法规。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的颁布实施,保险行业的法律监管框架已初具规模。对保险监管法规的完善并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会伴随我国保险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保险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二是要加强保险监管机构建设。完善保险监管机构设置,进一步强化保险监管队伍是当务之急。与我国保险行业现有规模和未来发展潜力相比较,目前我国保险监管队伍仅就人数而言都不能满足需要。完善机构、扩充队伍、加强培训、提高职业素质等,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保险监管工作的着力点。第三,要探索设立保险信用评级机构的可行性。由于保险信用评级机构在市场地位、专业素质方面的特殊优势,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能够比较有效地对保险公司的整体财务能力和清偿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现阶段我国保险市场正在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借鉴、建立和完善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信用评级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险监管体系,对于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信用评级机构虽然发挥着重要监管工具作用,信用评级结果也常常成为政府立法的依据和监管部门的重要参考,但必须保持其独立运行、不隶属于任何监管机构的第三方地位,以广大投资者、投保人为服务对象。

在防范风险工作中,行业协会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保险行业自律组织推动保险同业之间开展各项合作,可防止保险机构的违法行为和不规范行为,避免保险市场上的恶性竞争风险;以保险行业自律组织为媒介开展保险同业之间在技术、信息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可提高保险企业的精算技术、核保核赔技术,有效地控制定价、核保、理赔等风险,还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给保险经营带来的盲目性和损失。另外还可以借助审计等社会力量来防范化解风险。通过审计、会计等部门参与对保险经营的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把对保险企业经营的定期审计作为防范化解保险业经营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并使之制度化、程序化,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事求是说,很多保险公司管理人员对于风险管控存在一个错误认识,就是这方面的工作是总公司的事情,与分支机构无关。然而我们从上面的论述中能够看出,风险的积聚决不是哪一个机构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公司全系统、全过程。因此各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要建立起风险预防机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落实相关责任。要制定和完善有效控制误导消费行为的制度,责任要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要结合规范营销服务部的工作,加强对营销职场的管理和领导,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要事先制定出风险防范预案。各基层公司要加强同上级公司的沟通,一旦出现大规模风险,要保证上级公司资金及时划拨到位。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取得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与配合。要注意日常同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沟通,加强正面报道,防止片面宣传,减少负面影响。同时要加大对新型产品正面宣传的力度,增强客户的风险意识,提高抵制保险误导欺诈行为的能力。

吴定富主席经常说,保险是经营风险的行业,所以本身要特别注意风险问题。公司领导者管理水平的高低,首先可以从他防范风险能力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上体现出来。

一个连自己的风险都控制不了的保险公司,还能替别人保险吗?

张忠宁/北京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