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消费升级还是在消费降级?
编辑部
朋友圈最近有个段子很流行:
——“如何优雅地形容穷?”
——“消费降级。”
我们正在经历消费降级吗?房租暴涨引发的关注还在持续发酵,“北京五环内的人看不懂的拼多多”依然在舆论中掀起层层波澜。“吃涪陵榨菜、喝二锅头、上拼多多”似乎已经被媒体认为是中国当代年轻人正在遭遇消费降级的明显标志。而以“稳健”著称的中产阶级也遭到了调侃——隐形贫困人口,表面看起来有吃有喝有玩,但实际上很穷,光鲜外表下隐藏着养老困局、大病返贫、高额房贷、消费贷等等危机。
与此同时,网红店、单身经济、大牌同款、生活方式、超市餐饮化、生活空间升级、个性化定制、情感导师等等新鲜现象也在这个信息社会中层出不穷,每天都不乏新的热点和爆点,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让人感觉此刻正在经历的消费降级,似乎并不完全代表着生活品质的降低,反而在许多领域实现了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
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论这样表述:较低层次的消费是为满足生理层面的需求,中等层次的消费是以获得情感、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或羡慕,而成熟的消费是为了自我实现,获得自己从心底里最纯粹、真正的快乐。当然这些需求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个体身上,高高低低,反反复复。所以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们其实并不需要细究身处的当下到底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树立更加成熟理性的消费观念,才是我们亟需。
调查表明,喜欢储蓄的中国家庭已经发生变化,目前一半以上家庭呈零储蓄状态。从2007年到2016年,中国家庭的债务率翻了一倍多,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属于高负债一族。这些数据的列举,我想在当下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下,真的不是危言耸听,而应成为树立你我更理性金融理念与消费观念的忠言逆耳。
当经济下行已经成为必然,活在当下的我们,也许应该降下内心无休止的欲望,升起追求美好生活、敢于攀登的勇气,直面生存压力,积累理财素养,才能为自己规划出更加理性、稳健的人生道路。而无论经济的凛冬何时到来,理性消费的最重要一环,还是有备无患。为自己及家人备足充分的保险,这并不是一句保险广告,而是一个真诚建议。
如何规划出更加理性、稳健的人生道路?刚刚走近华安保险的50位大学应届毕业生也在思索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十分欣慰的是,刚刚结束“春蕾培训”的他们,在职场的“开学第一课”中认识保险,了解华安,也因为对这一行业的进一步了解,而发出了“很高兴选择投身保险这条路”的肺腑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