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美国险企的大数据应用案例

十二月 14, 2018/ 0 评论

赵艳丰/大连

在信息爆炸时代,国外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经济效益,而国内保险业的大数据应用却还处于“外挂”阶段,仅产生“修正”影响,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拟通过列举两则美国险企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应用启示。

一、The Climate Corporation

The Climate Corporation(以下简称 Climate)是美国的意外天气保险公司,致力于提供农业领域的风险管理方案,帮助全球农民更安全、合理地进行耕作。

Climate的保险产品介绍

Climate 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属于自助定制型保险产品。投保人可自行在电脑端或移动端页面通过选择要投保的农田区域,模拟在这片区域未来可能出现破坏农业生产的恶劣天气,再综合各方面数据因素计算,最后自动生成符合投保人需求的农业险产品。

这类定制型农业保险既可以将未来发生气象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也可以满足投保人对天气保险多种多样的需求。例如,客户可以登录Climate公司的网站,先输入农田所在地的邮编选择代理人,再选择农业耕作时需要投保的气温、降雨量范围、特殊天气等要素,接着自动生成订单。Climate一旦收到订单,则会自动在0.1秒内综合分析天气预报数据、国家气象局理念数据、投保地的地质调查数据,进而得到分析结果,给投保人开出保费。投保人假如由于意外天气而遭受损失,将会自动获得赔偿。

Climate的平台汇总了2500万个气象监测点数据,同时综合1500亿个土壤监测数据记录,10万亿个气候数据指标,以及50TB的实时数据,并在精算模型的测算下生成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由此给保险产品定价。Climate还在美国各地超过30000个的气象站覆盖了雷达设备,以此估计降水量,同时也提高了对大气表层的观察力。Climate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还需要识别和消除有缺陷的数据,从而提高对各种异常天气预测的精准性,让农户更有信心地实施农田管理决策。

Climate 的大数据应用平台分析

Climate的智能农业平台包括Climate Fieldview Prime、Climate Fieldview Plus。投保人只需在Climate官网免费注册账号,就可以在PC端、移动端登录账号使用大数据服务。

Climate Fieldview Prime软件为农户提供基础农业数据和气象数据,帮助农户在耕作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随着手机移动端、ipad的普遍使用,农户可以随时随地观测田间当下的具体情况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智能平台可以根据监测到的降雨量和风速等数据来判断哪块土地更适宜耕种,同时平台上还提供实时信息数据,例如,当前和未来该地的降雨量、田间农作物生长阶段等信息。当农田所在区域出现恶劣天气或田间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农户也均会提前收到警报。该平台每天零时都会发送邮件,向农户告知未来24小时的天气情况。

Climate Fieldview Plus软件的优势是提供无缝的农场数据连接以及影像功能,让农户对田间作物有更深刻了解,并帮助他们做出重要农场经营决策。农户可通过实时数据识别田间问题,从而采取快速行动。例如当农民掌握了当前农田内的作物密度,他就能较为精准地确定下一个季度的施肥量。另一个优势是地质数据的可视化,通过简易操作的电子地图帮助农民比较地质方面数据,从而了解该地导致农产品产量减少的因素。

二、Metromile

Metromile是美国第一家基于车载信息监控设备(OBD技术),通过客户安装的智能设备记录行驶里程而计算保费的车险公司,意欲通过Metromile Pulse和Metromile Tag两款装置,重塑美国1800亿美元互联网车险行业格局。Metromile 提倡按里程收费的个性化车险定价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收费模式。

传统的车险公司无法准确得到每个客户一年实际驾驶里程数据,有些客户可能到达10000英里,有些却只开了很短的距离。居住在城市的客户就很可能不经常开车,而是会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或者使用Uber乘车服务,只是在周末外出游玩或外出办事选择开车。对于这部分人群,他们支付了车险保费但实际用车的频率并不高。按照传统保险定价模式,这对偶尔用车出行的人明显不公平。Metromile的调查显示,约65%的车主支付了过高的保费而较少开车。对此,Metromile设计了按汽车驾驶里程来征收保费的模式,购买 Metromile车险保障时,每位车主的保费会因驾驶里程数不等而不同。

利用大数据的车险定价模式

Metromile汽车保险的费用分为两个部分:固定费用和按里程变动的费用,其计算公式为:每月保费总额=每月固定保费+每月行车里程X单位里程保费。其中固定保费和单位里程保费会根据车主情况有所不同(例如车主年龄、驾驶记录、车辆类型、信用记录等)。当客户购买Metromile车险保障时,他会收到第一个月的固定费用;在这个月结束时,他会收到根据他当月驾驶里程情况而设定的次月固定费用。就这样,客户每个月都会按时收到保费账单。客户也无需担心忘记支付保费,在客户第一次注册账户时,Metromile网站就已经记录下客户信息,每个月自动计算保费。客户若需更新自己的账单信息,可随时进入网站页面或App进行修改。

据Metromile提供的数据显示,如果客户每年驾车里程少于10000英里或每星期里程数少于200英里,则按里程收费的定价模式将为这位客户每年节约500美元。尽管用户每年所交的保费减少了,但客户所享受的保障和服务并没有减少,例如车上财产损失补偿、第三者责任险、车祸造成的人身意外伤害医疗保障、紧急道路救援等。

为了实现按里程计算保费,Metromile免费向客户提供带移动网络的GPS 远程信息处理装置——Metromile Pulse,将其插入汽车仪表盘下方的诊断口,就会上传车主的行驶里程至Metromile数据库。此外,GPS定位系统和激活的蜂窝数据盒会读取车内各种指标和诊断代码,并通过Metromile IOS应用将这些信息上传手机APP。由此,他们还向车主提供最优导航路线、追踪和比较汽车在不同时间段的MPG油耗、检测汽车健康状况、停车场定位、街道清洁的禁止停车提示等智能服务。Metromile不仅会依据车主的某些具体的驾车习惯(例如驾驶速度、突然转弯或踩离合的频率)来制定保费,还会收集这些相关的数据来提醒车主更安全有效地驾驶。

Metromile的大数据应用特色

一是运用大数据差异化定价。Metromile免费为客户提供计算驾驶里程的智能设备和App应用程序,从售卖新形式车险来实现公司盈利。其根据智能设备传输获取车辆驾驶数据,按车辆实际驾驶里程定价,实现差异化——车主驾驶里程越小,保费越低。按里程定价原理不但通俗易懂,便于车主理解接受,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车险保费公平化,扩大对潜在客户群的吸引力。未来的车险将向着更公平、简单、透明化的方向发展,驾车数据也将成为车主的一项个人资产。

二是利用智能增值服务解决客户痛点。Metromile力求创新,打破传统模式,不仅其产品在价格上有优势,还通过智能设备接收数据为车主提供便捷有效的智能服务。例如在IOS系统的APP应用中,车主可以看到每英里需要耗费的汽油量、优化出行路线、提醒车主谨慎驾驶降低车祸事故率等。Metromile的这种模式在增加用户粘性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数据,也为公司节省了理赔费用和营销广告费用支出。
三是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Metromile把这些数据分析运用在汽车保养维修和汽油定价的后续工作中。例如,关于车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任何问题,车主都可以在APP应用系统中了解细节,所以也避免了车主去修理厂时多花冤枉钱。Metromile的服务理念是,让客户在看到“检查引擎灯”亮时不是担心而是放心地交给Metromile处理。

三、两则案例的启示

在大数据发展的浪潮中,国内险企既要牢牢抓住机遇,又要勇于迎接挑战。保险公司应建立互联网思维,充分把握大数据的特点(精准化、多样化、量大、速度快、价值大)。学习国外险企的成功案例,从数据获取和利用、大数据在具体保险环节的运用两大方面获得启示。

数据获取和利用

1、消除数据壁垒,多渠道获取数据来源。从美国Climate的成功经验来看,他们获取的数据不仅有本公司通过覆盖区域的气象监测点和田间监测的实时数据,还有美国作为公开信息的气候数据和地质数据。多种信息数据的汇合奠定了 Climate做数据分析的基础,为开发更多个性化保险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可能。但国内对于数据的获取还是行业内部数据未共享、外部数据不互通的局面,因此消除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通才是国内险企迈向大数据时代的第一步。

另外,国外险企之所以能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取得成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到数据监测、数据传感、移动终端等装置设备的研发与使用。大数据的运用使得创新型险企变成了市场获益者,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找到新的经营模式,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增加销售,为企业创造更多收益与价值。例如,新型的车联网保险就是通过远程信息处理技术使得驾驶行为与费率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定价所依赖的数据也由传统的车型、用途、出险记录等标的信息,转变为多样化的驾驶行为数据和汽车感知数据。

2、抓住场景化、碎片化的应用场景,创新经营模式。基于大数据的跨界竞争、碎片化的应用场景,新型互联网保险经营模式可能颠覆传统保险的专营体系和经营模式。Metromile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值得国内险企借鉴,它从用户的痛点出发,建立场景化、碎片化的保险服务,车主可在手机APP看到每英里需要耗费的汽油量、优化出行路线等,有力解决车主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挖掘数据价值,突出保险产品定制化、个性化特征。这种特点表现在提前预测客户潜在的风险点,对标的风险实施细分,定价精准化。对大数据的有效挖掘和利用,可以使保险公司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并迅速做出应对;可以为险企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决策支持;还可以为购买保险的用户提供更加及时和个性化的服务。

大数据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各行各业,但毫无疑问的是,保险业将是领先践行DaaS(数据即服务)方法的创新者。根据美国险企的案例来看,大数据已经影响着保险业的多个环节,以下主要讨论从产品开发和定价、产品销售与理赔服务给国内险企带来的启示。

1、产品开发和定价环节。依托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的支撑,将原来不可保风险逐渐变成可保风险,不仅扩大了保险业务范围,同时也创新了保险产品的开发。类以于Climate的农业保险,将变幻莫测的天气设定为可监控范围内,其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再结合对土壤、地质条件的监测,田间作物情况的可视化,通过精算模型的测算产生了新型农业保险,不仅为农户提供气象灾害天气保险,还指导了农户更好地耕作。

大数据和互联网将传统“一概而论”的精算定价方法替代为差异化的定价方式。传统的保险产品一般基于已有的经验数据和模型进行精算定价,高风险下的投保人会有更强烈的购买保险的意愿,这也是传统保险面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原因所在。而在互联网保险时代,保险产品所依据的数据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包括了消费数据,还有消费习惯、信用数据等。例如,以车险定价为例,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定价差异化和产品的差异化将越来越大,未来车险的发展方向也会类似于Metromile模式,以驾驶里程定价,同时利用OBD监控设备接收数据,细致到客户的加油和刹车次数、行驶习惯等非结构化数据综合来影响保费。

2、产品销售环节。大数据对保险销售环节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帮助险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营销。大数据技术能对反映消费者需求的数据进行采集、拼接、分析,判断消费者现实的需求,挖掘潜在的需求;根据客户在公司的记录和在互联网上的痕迹,将消费者最感兴趣的产品推送到他的面前。而且,依赖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保险公司不仅可以发布点对点式的广告,还可以进行顾问式营销,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保险咨询服务,国内部分险企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另外,国内险企还可以学习案例中Climate公司的自助型产品销售方式。保险公司可考虑设计系列的软件和辅助分析工具,让客户在线上模拟自己的生活工作状况,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把客户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达到保险产品和目标客户相互匹配的目的。

3、理赔管理环节。在大数据背景下,线上的理赔环节逐渐趋于透明化,有助于增加客户的理赔体验、减少焦虑,进而提高用户粘度。国内险企可以充分借鉴Metromile车险公司的理赔做法。在Metromile车险理赔的环节中,车主均可在APP应用系统中了解关于车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任何细节问题,所以当车主去修理厂时也不容易受到“忽悠”。这种基于大数据技术下的理赔作业流程,有效地解决了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有利于加快车险理赔的受理速度。

总之,国外保险业大数据应用的发达程度较高,我们应该加以借鉴学习。对于数据获取方面,国内险企应该消除数据壁垒,大力挖掘数据价值;对于大数据的具体运用方面,国内险企应在保险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开发,为客户制定个性化保单,使企业获取更多的忠诚客户,扩大竞争优势。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