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会是自身的掘墓人吗? ——读《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十二月 17, 2018/ 0 评论

禾刀/湖北

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畅快地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福利”,自以为过得越来越好,对未来信心满满时,总有一些“先知”不合时宜地给我们兜头泼下满盆刺骨的冷水。例如,曾推出《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等爆款书籍而大红大紫的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

在《今日简史: 人类命运大议题》中,尤瓦尔针对21世纪的21个重大命题,放开手脚、一顿“炮轰”,令读者对未来不寒而栗。尤瓦尔这些“炮火”的动因来自于他对未来的忧心忡忡: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三大挑战。“国家”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全球性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

机器人还是人机器

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描绘了这样的一个未来世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黑科技”高效地安排了一切。从胚胎起,人的思维便被流程化——所有人无需思考,无需担忧和悲伤,只需像孩子们那样,在“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预设程序里,机械地完成各个步骤。
尤瓦尔指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双重革命,让人类这个物种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科学发展带来的好处勿庸赘言,但它也是一柄双刃剑。人类每天推出的新发明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大量生物化学这些与大自然发展直接相关的发明。这些技术即便全都可以造福人类社会,但同时意味着大自然必须毫无条件地适应这些新发明带来的影响。一旦人类发展给大自然制造的负担超越其所能够承受的阀值,生态灾难便会不期而至。而环境修复不仅需要巨大投入,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例如历史上伦敦、洛杉矶等地的雾霾,均是历经数十年努力后,当地百姓才得以“重见天日”。

众所周知,核武器是目前为止人类技术发展带来的最大也是最直接的危机。当核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并加快日本法西斯的灭亡时,人类同时又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半个多世纪来,虽然人类极力控制,但全世界现存核武器早就足以将人类文明数度“灰飞烟灭”。另一方面,全世界掌握核武器研制技术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对于弱国,强国尚且可以假以“正义”之名逼其打消使用核武器的念头,但对于超级大国,又有什么力量足以令其望而却步呢?

不过,更多时候,人类面临的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改变。大数据为人类带来的方便枚不胜数,同时也在悄然改变人类习惯。过去我们到一个陌生地需要地图和咨询去过的人,现在大数据时刻可以为用户提供最优出行路线。还有我们在网络购物平台挑选商品时,大数据早就对我们的习好做出了精准识别,然后通过网络、手机等方式一步步对我们的潜意识施加影响。久而久之,我们最后做出的决策,很可能已经与初衷相去甚远。

在算法技术飞速发展时代,“惊异”二字已不足以描述机器人的卓越表现。虽然尤瓦尔并不认为机器人会取代和支配人类,但人类对智能技术的依赖一旦从习惯变成唇齿相依的文化,很难说人类不会成为“程序化社会”的附庸——“人们可能完全没有选择,只能服从大数据算法的决定”。

悲剧或远不止此。未来随着机器人普遍替代人类工作,当人类生活条件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善同时,意味着社会上的“‘无用阶层’日益庞大”。这其实应验了赫胥黎对“美丽新世界”的可怕预言。

这并非杞人忧天。“懒人思维”是科技发明的重要动力,但随着新发明源源不断地涌现,人类的诸多本能早已退化殆尽。如果不能尽快改变现状,谁能断定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不会沦为一具具没有思维、只会按部就班的“人肉机器”呢?

世界变平还是更不平等

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中指出,“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然而,尤瓦尔并没有托马斯那般乐观,反倒觉得,“21世纪可能会产生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曾指出,“不平等现象不可能消灭”——正是因为不平等现象,所以存在利润空间,“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才会发挥作用,驱动经济发展持续向前。这实际表明,世界变平绝非简单的平均主义。事实上,伴随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财富正在向少数富豪群体聚集,越是发达国家,富可敌国的超级富豪越是屡见不鲜。

财富只是尤瓦尔“不平等”内涵中的表象,其实超级富豪不仅可以支配海量资源,还会在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到独一无二的资源。再往远处看,随着基因技术的突飞猛进,富豪还可能率先受益于基因技术。例如,富豪的后代可能在基因方面得到更多选择改善,从而形成得天独厚的“先天性优势”。加上富豪子女在教育方面可以享受到诸多“后天优势”,这表明富豪子女越来越优秀的机率可能更高。相比之下,“无用阶级”子女由于缺乏基因改造财力,又无法在教育资源方面与富豪子女同日而语,这实际坐实了“无用阶级”的代际传承。

从社会角度看,大数据飞速发展所形成的挑战,人类根本来不及很好消化,更别提有什么“远见卓识”的公平举措。尤瓦尔进一步指出,“大数据算法可能导致数字独裁,也就是所有权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而大多数人不只是被剥削,还面临更糟的局面:如草芥般无足轻重”。相较于富豪对优质资源的信手撮取,权力对大数据的强大影响力如果不严加约束,更可能成为滋生新社会不公平的肥沃土壤。
这些担心并非危言耸听。当“生物技术革命与信息技术革命融合之后,大数据算法有可能比我更能检测和理解我的感受,而掌控一切的权威也可能从人类手中转移到计算机手中”。与经济上的被控制相比,人类意识上被算法频频“算计”往往更令人毛骨悚然。当权力可以随意“进入我们这套人体操作系统时,人类就将面临铺天盖地的种种精准操纵、广告和宣传。到时候,要操纵我们的观点和情绪非常简单”,例如仅仅在网络终端上设置一下,我们的意识便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既定程序牵着鼻子走。当我们的意识被算法操纵,等同于我们的“灵魂”底牌被攥在少数人的手中,所谓的平等只能寄望于少数人的良好道德自觉。然而现实表明,缺乏外力约束的自觉往往并不可靠。

简而言之,未来社会的不平等,极可能源自算法控制权的分配不公。对此,尤瓦尔的建议颇具前瞻性:“我们要呼吁所有律师、政治家、哲学家甚至诗人,好好注意这项难题: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

发展追求增速还是避免失速

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曾在谈到经济发展速度时,提出过一个饱含智慧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增长是有一个科学区间的,过慢人们生活难以改善,过快则会导致资源配置失衡,为未来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在尤瓦尔看来,“21世纪,‘稳定’会是个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还想死守着稳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观,世界只会从你身边嗖地一声飞过,把你远远抛在后面”。毫无疑问,21世纪是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令人应接不暇,常常是我们还没有想好如何利用眼前的新技术时,更新的技术已经迫不及待地粉墨登场。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挑战。国际科学家团队撰写的报告《增长的极限》结论表明,“如果世界经济持续目前的正常发展路径,人口继续增长,各国继续以目前的速度挖煤、钻油、生产食物并排放大气污染物,那么到了2100年,社会与环境就会崩溃”。1997年,美国生态经济学家科斯坦萨团队经过研究,直接给“增长的极限”精确地下了一个定值:33万亿美元——“如果全球GDP(当时)中涵盖环境和‘自然资产’预算,那么很可能会增长到33万亿美元”。这也就是说,“经济增长非但无法拯救全球生态系统,反而恰恰是生态危机的成因”。

某种意义上,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传统秩序的颠覆正是经济发展失速的折射。虽然经济发展促进了人类进步,但其给人类未来带来措手不及的挑战,还有巨大的修补代价现阶段实难估量。

值得肯定的是,对于前些年学界提出的颇有影响力的“历史的终结”观点,尤瓦尔并没有一味附和,反倒觉得,“历史并未终结,而且经过斐迪南时期、希特勒时期和切格瓦拉时期之后,我们发现自己来到了特朗普时期”。尤瓦尔显然并不看好“特朗普主义”,毕竟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对于国际责任的“战略收缩”,并不利于人类共同命运的健康发展。而面对人类“生态崩溃””科技颠覆”两大难题,人类如果不能尽早携手,即便少数人仍不放弃努力,亦可能仅仅如同蚍蜉撼大树。

既然发展慢不行,快也不妥,那么理想的经济增速到底应是多少呢?就此,尤瓦尔并没有、也无法直接给出准确答案。也许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人类未来命运必取决于人类生活的当下,避免经济发展失速,眼下最为紧迫的当是,人类急需在共同命运议题方面构建协商常态机制。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