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有风险吗?
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简单来说:结构性存款将客户的资金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大部分资金仍然存为普通的定期存款,以获得稳定的收益,保证本金的安全;其余小部分资金用于投资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以博取较高的收益。
致志/北京
结构性存款是有一定风险存在的,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部分资金有一定亏损几率,而这亏损资金还是由客户自己承担,当亏损金额超出定期存款的利息收入时,会造成结构性存款亏损本金的现象。
应当提醒大家,对于存放银行定期的这部分资金,是受到《存款保险条例》保障的。原银保监会强调,结构性存款应当纳入商业银行表内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应当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计提资本和拨备。衍生产品交易部分按照衍生产品业务管理,应当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且发行结构性存款的商业银行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这段话很专业,也很管用,它实际是提醒银行系统,不要在结构性存款上打主意,玩猫腻,不要干欺骗、坑害金融消费者的事!
近些年,部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业务出现了不少问题,原银保监会开了不少罚单,比如收益无法兑付、产品运作管理不规范、误导销售、违规展业等,甚至有些银行制造“假结构性存款”,还有银行存在不保本的规定。由于银行业结构性存款曾经乱象丛生,所以,当前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收缩之势。
应当正确看待结构性存款。首先,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确保赚到高收益。无论是挂钩黄金的价格,还是股价、外汇的价格,它们短期的涨跌都是我们无法预判的。因此,对于结构性存款的选择,注意产品期限就行了,如果没到产品到期日,钱是拿不出来的。具体选择什么收益形式、挂钩什么品种的期权,事实上区别不大。结构性存款不要买产品期限太短的,比如7天的、14天的、1个月的。因为结构性存款不是买了之后立刻起息,而是要等几天才起息。比如,某产品期限为7天的产品是8号开始起息,1号-6号是认购期。在1号买了结构性存款,但8号才开始起息,14号产品到期。想在8号当天买?对不起,银行不卖。看似买了个7天的产品,实则资金占用是14天,年化收益率直接得除以2了。目前的结构性存款虽然保本,但资金灵活性比较差,平均收益比货币基金和现金类理财也高不了多少。
结构性存款有着本金保障性高、低风险的特点,适合低风险承受能力的用户、保守型投资者,但是结构性存款都会挂钩某个金融指标,虽然结构性存款都有明确的存款投向和风险提示,至于所挂钩的产品达到什么样的触发条件才能获得预期收益,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未来行情的判断去作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风险。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比较欠缺,很难去理解结构性存款的不同收益对应的触发条件,如果没有对金融衍生品有一定了解,投资人也难以判断其真正的风险所在。
如果个人和家庭的财务风格偏向保守或者稳健类型,收入盈余不是很高,那么可以适当配置固定收益型的结构性存款产品,相当于规划一个安全理财账户,本金安全有保障,而且有适度的利息回报。如果个人和家庭财务风格偏于进取型,并且具备跨市场的理财能力,能够承担本金损失风险,那么可以适度参与挂钩不同市场类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而不是结构性存款。当然,这类结构性理财产品,可以获得高于市场平均的回报,但无论是外汇市场、利率市场,还是股票、期货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系数都很大,金融衍生品也不适合普通人投资,需要一定的专业判断力,所以结构性存款还是有其独特的市场和人群定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