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的“木桶原理”
如果一只木桶的四壁是由参差不齐的木板围镶而成的话,那么,这只木桶所装的水最多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高度。一些学者把这种现象运用到科学研究中,并把它称为木桶原理。这种研究方法与一般人考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一般人考察分析某种事物时,往往是看这种事物最好或最高的情况,而木桶原理的方法则是看其最坏或最低时的情况。
举个例子,在一定条件下,一般人看某个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往往是看其工程获得最高奖项是什么,并认为这个最高奖代表了它的施工水平;但用木桶原理的考察方法却大相径庭,他要看这个施工企业在这个“一定条件下”最差质量的工程差到了哪个地步,这个最差质量是该施工企业施工质量的保底线。
在企业管理中,“木桶原理”的方法也是越来越广泛地被企业经营管理者运用。它在规避企业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加强质量安全控制、考察任用各级员工等方面均可供借鉴参考。
无论是制定计划,还是组织实施都别忘了预定目标中最低的那根“木板”
计划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目标、战略、程序、规划、预算等多种形式来体现,它使企业中的部门或个人明确了工作目标以及完成目标的方法与步骤。即使没有用文字来体现,管理人员也在心中有一定的筹划和打算。因为计划在所有工作中具有领先性。没有计划,所有的工作即是无的放矢,没有了章法。
那么,如何在计划中运用“木桶原理”的思维方法?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假如某个工程队承接了一项装修工程,从图纸会审到组织施工、竣工验收,这个工程队的负责人必须在施工进度、工程费用、施工质量等方面作出较为详尽的计划。在计划过程中,管理人员会根据该工程队的施工能力、甲方要求及工程款到位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投放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具体数额。
而制定计划的这名负责人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并作好必要的应变与防范措施。比如说,如果其他事项均能正常运作,唯独工程款不能按时到位,它就成了这个计划因素中的“最短木板”,工程进度就要延缓,从而导致人工投放、材料购置等多种情况生变。作为制定计划的人员,一定要充分估计到施工过程中“最短木板”出现时的情况,并做好应变防范措施,才不至于到时候手足无措,乱了方寸。
从以上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要准确地估计到“最短木板”,必须运用联系的观点,胸怀全局,充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才不致工作出现过多的漏洞。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需要知识、经验和才干。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他长期勤奋地学习、思考和总结。
抓成本控制,尽量靠近“最短木板”
邯钢的“倒推成本法”先根据实际情况预设了一个基本成本数额,再倒推分解,使各个部门、车间乃至个人在成本上不得突破规定数额。这种算了再干的成本控制方法,有效地节约了开支,堵塞了漏洞,对当前国企扭亏增盈很有借鉴意义。
实际上,在成本控制上,管理者还可以在倒推成本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成本控制的潜力。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加强教育、建立激励机制等多种途径来达到此目的。一般而言,企业在预设基本成本时,是对以前的同类生产(工作)的成本进行了考察和比较了的(如一些企业办公室同财务部制定的车辆用油限量即是这样),制定出来的成本定额往往还能够往下压。至于根据当时各方面的情况,成本的“最短木板”能够“短”到什么程度,这就要靠我们的相关管理人员留心并做到心中有数了。
在管理人员掌握了成本中“最短木板”的“长度”后,他就要求各级相关工作人员力争向这根“最短木板”靠近,而不仅仅是把成本控制在定额(限量)了事。那么,如何使成本向这根“最短木板”靠近呢?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奖罚、教育等措施来达到,限于篇幅本文不赘述。
在人事考察任用中,德能勤绩的哪一根“木板”都不能太短
现代企业讲求以人为本。因为员工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也就是说,企业要力争选聘最高素质的人才到最重要的岗位,让每一个岗位上的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让所有人能在一个融洽的具有亲和力的环境下产生最大的合力。当然,这需要好的管理方式,需要良好的团队精神。
任何一个主管人员,都希望其下属既能干,又肯干,而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并能干出一番成绩给大家看看。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德能勤绩”。如果把一个员工的综合素质比作一只“木桶”的话,那么“德能勤绩”即是围成这只木桶的“木板”。为了使各员工在企业中尽量发挥自己的才干,这几块“木板”都不能短,作为主管部门(人员),要综合考察这个人的优点,也要知晓其缺点,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安排中,扬其长,避其短,而作为员工自己来讲,即要不断地自觉增加这几块“木板”的长度。尽量使自己热爱自己的企业,坚决贯彻企业高层的指示精神,虚心学习,不断地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勤干苦干,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事实上,“木桶原理”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远不止在以上的几个方面可以运用。在许多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可以运用。当然,企业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我们绝不能用机械的方法来套“木桶原理”。实际上,如果被考察对象不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因素,或者对全局影响不大的因素,是不能用数学方法来套“木桶原理”的。这就要靠我们的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分析、解决问题了。(李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