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伤调解工作手记:为保险理赔注入更多温度

洪承艳/江西分公司
那天刚到工位,一条条信息便急促地在手机屏幕上闪现:伤者老张的妻子,再次怒气冲冲地赶到公司楼下。
老张是一位勤恳的外卖骑手,月前因一次交通事故导致左腿胫骨平台骨折。伤情很明确,然而在误工费的金额上,双方却仍僵持不下:老张咬定他的每月收入都有万余元,而提供的银行流水内容杂乱,来自多个不同银行的收款记录,零星的零钱提取记录,并不能直观反映出他的工资情况。
当我在调解室见到老张妻子时,她面色紧绷,神眼传递焦虑与愤懑,未等我开口,她便如疾风骤雨般宣泄而出:“你们保险公司就是故意拖延!老张躺床上多久了?那点钱够做什么?你们只想着自己省钱!”她用力敲打着桌面,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我默默听着,待她话语暂歇,递过温水:“张太太,咱们先喝口水。老张恢复得怎么样?能下床走路吗?”
她怔了怔,情绪的风暴似乎有了一些缓和,却依旧余怒未消:“能好吗?钢板还在骨头里!”她从包里掏出厚厚一叠病历和影像资料摔在桌上。
我一张张仔细整理,目光停留在其中一张影像报告上一行不起眼的字迹:“左膝既往存在陈旧性骨折痕迹”。如果这处损伤是此次交通事故造成的,那保险公司自然需要承担赔付,但是如果真如材料上所说,伤

情是个人旧疾,那么伤情的损失,保险公司就无法赔付。此刻,伤情的鉴定成为破解僵局的关键。我立即联系上与公司有合作的骨科专家,将资料发送过去进行咨询。
终于,专家打来了电话告知我:“陈旧伤存在,但本次事故的确造成了二次损伤,且损伤较为严重。”随后,我们又与张太太沟通,并一同前往老张接单的几处外卖平台核实情况,经核实老张在这些平台的接单情况属实,也出具了老张工作期间的后台收入汇总。经过对每项收入的核算,最后我清晰告知张太太:“误工费我们会按实际收入情况来计算;至于护理费和营养费,考虑到您实际照顾的辛苦,我们再适当上浮一些。”随后,我逐项列出明细,数字写满纸页,每一笔都坦诚敞亮。
当张太太最终在理赔协议上签下名字时,暮色已然降临。离开前,她在公司门口停下脚步,告诉我她对保险公司的看法有了转变:“你们的理赔和我听到的情况不一样!”
我想,“人伤管家”的身份于我而言,并非是公司给予了什么权利,而是在那冰冷条款与温热人生之间,去做努力搭建桥梁的人。每一次协议达成,都是为若干“老张”这样的客户争取更多权益,让他在短暂的逆境中看到保险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