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人人活在电影里

四月 26, 2018/ 0 评论

诗羽/厦门

来孟买之前,有人说孟买是印度的上海。我会说:“嗯!”
我来孟买之后,如果还有人对我这么说,我会告诉他:“你的比喻好蹩脚!”
孟买是一座令人迷惑得超乎想象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奇葩城池。早就知道宝莱坞是孟买最耀眼的名片,但没料到整座城市都是电影外景地,无数有着强烈违和感的镜头在这里穿越时空。它既奢华又赤贫,既先进又落后,既憧憬又绝望,它的反差之大,挑战着每一个旅行者的承受能力。一切都如此真实,一切又如此梦幻,因而也让人对它爱恨交织,此生难忘。
孟买之旅的美妙在于,人人都像活在电影里,目所能及皆是宝莱坞的元素,电影上的画面无时不在旅行者的身边上演。
奇幻片:千人洗衣场
Dhobi Ghat
在孟买住了一周,我还是没弄清楚市中心在哪儿?四处都是人挤人,车挤车,街道没有划分车道线,许多路口没有斑马线,公交车和火车没有门或不关门,看上去乱象丛生却又活力四射。幸好每一个的士司机都是片场里最活跃的群众演员,他们带着我穿梭奔驰,直达拍摄现场。有一个司机将我扔在Mahalaxmi火车站附近的一座桥上,说桥上看风景最美。果然,我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数以万计、五彩缤纷的衣服和床单在风中飘扬,阳光射进衣丛之后变得支离破碎,奇幻的光影在大大小小的洗水池里荡漾……这一片低矮破旧的洗衣社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Dhobi Ghat(千人洗衣场),主要为星级旅馆和富裕家庭提供洗衣服务。从以前的全手工发展到现在的半手工,Dhobi Ghat已经走过了160年的光阴,在孟买是一处无人不知的所在。
进洗衣场拍摄时,冒出一个名叫Gurmit的洗衣工人充当我的导游,看着迷宫一般的洗衣场,我忙不迭点头答应。他一边与熟人打着招呼,一边为我讲解洗衣场的生活。他说,现在有826户家庭生活在洗衣场里,5000多人参与了洗衣、晾晒、熨烫和运输等工作。工作时间从清晨4:30开始,到夜里11点结束。通常每个人工作14个小时才能获得300卢比(约人民币30元)的报酬。
以前,我总把这样贫民窟似的洗衣场想象得过于水深火热,其实真实的生活场景是干净、有序的,并不像远观时那么杂乱。人们在这里干活、刷牙、洗浴、谈笑、喝咖啡……250多台大型洗衣机、甩干机有的在工作,有的歇着。Gurmit说,机器能干的活都交给机器了,只有一些特殊的布料仍然靠手洗,必要时还得用最传统的炭火熨斗来将它们变得笔挺。
Gurmit领着我爬上屋顶平台,牛仔裤方阵成了屋顶斜坡上最独特的风景,有工人在晾衣杆上晒衣裳,妻子端来Masala Tea(玛莎拉茶:印度独有的一种香料茶,香气强烈而刺激,茶汤中充满了香料并伴着红茶的奇妙香味)放在一旁,然后抱起襁褓中的婴儿……
这里的时光走得很慢,慢得听得见一路的水声和心跳,慢得一个招呼没打完又是另一个寒暄……风扬起了斑斓的衣袂和裤脚,我看见了清朗的蓝天,看见了温馨的生活画卷。
走出Dhobi Ghat,我给了导游150卢比,其中100卢比是约定的报酬,50卢比是给他的小费。Gurmit说,今天很开心,他陪同我1个小时赚的钱相当于洗7个小时衣服的报酬。
剧情片: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
ChhatrapatiShivaji Terminus
100多年前英国人留下的许多老建筑依然在差强人意地使用着,新崛起的高楼大厦孤傲于陋巷箪瓢的群落里,这是孟买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原名维多利亚火车站)依然像1887年投入运营时的模样使用着,老铁轨、老火车、老售票厅,甚至连老吊扇依然呼呼作响,带来凉风阵阵。这组月台上的老吊扇大得离谱,4个就能“恩泽天下”,应该能评上个“世界之最”吧?
望着眼前犹如怀旧电影镜头的生动场景,望着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上的精美雕刻, 我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座车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够的,还应该给印度政府颁发一个“使用文物特别优秀奖”。世上很多文化遗产都是静态的,只有寥寥无几的文化遗产是活态的,这样的遗产能让时光倒流,让飞走的蒲公英重回它们最初的起点,让化为春梦的烟花重新绽放。
虽然时光过去了130年,宝莱坞电影中离别镜头最钟爱的取景地依然是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从视觉的美感来说,这个火车站的建筑外观恍若一座气势恢宏的欧式大教堂与印度宫殿的混合体,有着华丽而繁复的外墙装饰,引人注目的石头圆屋顶、塔楼、尖拱和不规则的地面设计。相信每一个从这里路过的人,不管贫富贵贱,都会感觉自己就是主角。他们在这或与自己的亲友、恋人依依惜别,或由此匆匆赶去挥汗如雨的工地……穿着丝质纱丽的倩影晃过,顶着菜篮子的赤脚男人闪过,拎着公文包穿着皮鞋的绅士走过,他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有着你我意想不到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
这个全印度最美丽也最繁忙的火车站宛若阅尽人间沧桑的老人,他不再为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曲折剧情而心生涟漪,他也不再为一个邦、一个国家跌宕起伏的命运而扼腕长叹。他已经枯坐太久,他已经过于疲惫。
悬疑片:达拉维贫民窟Dharavi Slum
孟买的达拉维贫民窟名气本来就挺大——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贫民窟。随着奥斯卡获奖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热播后,这里就更引人注目了。然而,这不是常规的旅游项目,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并不欢迎探头探脑的猎奇者。来达拉维贫民窟探险,必须找个当地人带路才好。
我的专属导游Sagar是贫民窟里长大的孩子,他说贫民窟里并非都是穷人,很多人过惯了没有税收的日子,有了钱也不爱搬出去。达拉维里有好多手艺人,他们靠自己的辛劳也能生活下去。
Sagar反复交代我,没有他的允许不要拍照,因为他知道哪些地域禁止拍摄。可以说,我在达拉维的拍摄很大程度上是依靠Sagar的人脉资源。在播放着劲爆音乐的小巷里,给人理发的帅哥就是Sagar的发小,他此时正在为客人抹着泡泡,剃须洗脸。他非常爽快地说:“拍吧拍吧,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坐下来让我为你服务,只要50卢比。”
在Sagar的朋友开的裁缝铺,我可以任意拍摄他们工作的场景,甚至工人在脱衣穿衣时也不躲避我的镜头。有了Sagar在身边,我对贫民窟的孩子们也有了信任感。在一个逼仄的巷子里,三个迎面走来的小帅哥对我说:“借你的相机摆个姿势拍照可以吗?这样我们就可以晒Facebook了。”我稍稍犹豫,用眼神征求了Sagar的意见后,就将相机递给他们。三个小帅哥拍完之后,对我千恩万谢。我喜欢这样的相遇,没有太多的戒备,否则感受不到旅途中的美好。
超过100万人生活的达拉维贫民窟,因为外观上的低矮破败,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这片不足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必定是水深火热的生活场景。然而,当我走在贫民窟里,并没有脏乱让我掩鼻而过,也没有盗抢让我不敢前行。
Sagar带我参观了陶瓷作坊、制革作坊、纺织作坊和废品回收厂,他说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几样东西,这是达拉维贫民窟的四大主力产业,每年都为孟买贡献高达6亿美金以上的经济产值。达拉维有学校、清真寺、小吃摊、菜市场和民居等,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人在这里和平相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街角的一家拉茶铺,店主特别为我表演了他的拉茶功夫,他的脸上一直挂着舒心的笑容。
有人说,达拉维贫民窟有着地狱的外表和天堂般的内在,我深以为然。让那些胡说“达拉维贫民窟每1440个人共用一个厕所,没有人清运垃圾”的恶梦编造者自己做恶梦去吧!
我是以观看悬疑片的心情,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探险之心进入达拉维贫民窟的,最后的感觉则是看了一部艰辛和温馨并存的生活片。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行走56国,出书21本)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