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物核损工作手记:台风过后,我在“数字丛林”里狩猎“跑冒滴漏”

何汇东/理赔作业中心(南区)
今天是台风过境后第三天,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水已经退去,但系统里的涉水车案件激增。我的战场就在屏幕前——审核查勘定损员提交的电子案卷,用专业眼光审视可能存在的“跑冒滴漏”。
上午十点,一份来自查勘员小张的“发动机大修”案卷映入我的眼帘。车辆积水中熄火,定损方案包含了发动机解体清洗,更换连杆、活塞环等内部件及全部油液,报价直逼五位数。但经验告诉我,并非所有车辆的涉水熄火都会导致发动机内部严重损伤,尤其是车主明确描述“熄火后未二次启动”的车辆,这也是避免发动机严重损坏的关键因素。空滤纸虽然潮湿,但并未完全浸透,这处似乎也存在明显矛盾。据此,我也将目光锁定在核心风险点上:发动机内部是否真的受损?是否有充分依据支撑大修?我发现这份报告缺少关键检测证据,无缸压测试数据或内窥镜探查缸体,定损逻辑也不够严谨,“可能受损”的表述不能作为更换高价值内部件的充分理由,必须有客观的检测结果作为支撑。
我拿起电话联系小张,表明发动机内部件更换需要确凿证据:“小张,核损的职责就是确保每项定损都有扎实的依据。‘可能受损’不能成为更换的理由,‘确认受损’才是。咱们得把证据做扎实了,既是对公司负责,

也是对客户和修理厂负责。”小张在电话那头回应:“明白了,您说得对,当时案件多又催着出方案,我就有点急了。我马上去落实,油液和外部清洗部分我保留。谢谢您把关,这样我心里也有底了!”
下午,小张重新在系统内上传了案卷。内窥镜视频显示缸壁光滑无拉伤,活塞顶仅轻微水渍,缸压测试数据均正常。据此,我们修正了定损方案,取消发动机解体及内部件更换,保留发动机舱清洗、更换油液/空滤等必要项目。
窗外天色渐明,这就是保险公司车物核损岗的日常。我们不在暴雨中蹚水查勘,却在数据的洪流中“淘金”与“排雷”。每一次对案件图片的细致比对,对历史数据的追溯,对定损逻辑的反复推敲以及与查勘员或修理厂的“较真”核实,都是在为公平理赔构筑坚实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