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升维新机遇 构建协同新生态——广西分公司“台州模式”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十月 31, 2025/ 0 评论

张华/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广西分公司总经理

“台州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保险+资管”的深度协同与政企生态共建,构建“风险保障+资金运用+价值反哺”的闭环,旨在从生态维度由上往下突围,这不仅是对金融“五篇大文章”与“新国十条”的精准呼应,更是华安破解市场份额较低、资源整合乏力困局的关键路径。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兼具边境贸易、特色农业、文旅康养等产业优势,为“台州模式”的本地化实践提供了丰富场景。通过阶段性的实践,广西分公司积极思考与探索如何通过协同创新与生态共建,以期打破发展瓶颈,实现分公司差异化突围和市场份额提升。

一、广西分公司的实践举措与探索

(一)‌机制先行,组织筑基。自公司召开“台州模式”项目启动会后,分公司闻令而动,立即成立项目执行小组,明确项目成员职责分工并确立了相应工作机制,随后还召开项目推进会,进行阶段性任务工作部署,形成标准化工作流程,确保执行有力。

(二)‌精准锚定,清单指引。项目执行小组‌深入研究广西“十四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紧扣区域特色,

组织南宁、柳州、百色等多家机构开展属地产业调研,经机构调研反馈后,筛选形成37家“拟准入”企业清单,同时发布2025年全区重点建设项目目录,为机构推进“台州模式”提供指引。

(三)‌多维突破,实践探索。经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广西分公司初步打通了南宁、柳州、百色、贺州等地政府及区属、地市国企合作通道,申报新能源汽车、环卫一体化、文化旅游、钢铁、物流等项目9个,尝试将模式特色融入本土产业。

(四)策略调整,灵活变通。针对资管端反馈的“内评未达标”“市场准入偏谨慎”等问题,分公司及时调整策略,目前主要聚焦央企属地项目,优先选择实控人为AAA评级央企的属地子公司作为融资主体,利用央企信用降低风险权重,但目前在具体推进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二、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尽管广西分公司项目推进迅速,但项目评估结果显示,上报项目暂无符合标准,“内评未达发行级”成为普遍反馈,“台州模式”在广西的实践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区域风险隐忧。‌广西作为12个债务高风险重点省份之一,被贴上“高风险”标签,叠加城投平台违约舆情,导致金融市场整体准入异常谨慎。

(二)主体资质限制。广西区属国企债务压力较大,AAA央企担保项目资源稀缺,且央企项目对接存在能

力断层,分公司在争取驻桂央企项目时,面临总部直管与地方协调的双重壁垒,这一结果反映了“台州模式”在高风险区域落地的适应性问题,也反映出政策导向与市场风险之间的平衡难题。

(三)‌协同深度亟待升级。‌当前保险与资管的协同仍停留在“项目制合作”层面,动态响应机制还未形成;其次,数据运用存在壁垒,相关项目数据多为分公司自行筛查,资管指导项目清单较少,尚未实现信息共享;此外,队伍能力断层明显,分公司缺乏产业洞察、风险评估及资管配置的专业人才,当前难以支撑复杂项目运作。

三、构建协同新生态的思考与建议

(一)实行差异化的准入机制

广西被列入“高风险”区域,而南宁又作为“台州模式”试点城市之一,为此,建议调整“一刀切”式风控标签,推动资管团队深度下沉,与前线共研项目具体风险与缓释措施,同时建立“动态评估”“一地一策”机制,实行“名单制+个案分析”的灵活准入。同时,在严控实质风险前提下,可以将目标主体适度扩展至资质优良的地方龙头国企、引入省级担保增信的优质项目。此外,南宁作为试点城市,建议考虑给予“‌试点特殊政策包”,赋予南宁区域在项目评估、资源投入上更大的弹性空间以及政策支持、倾斜。

(二)生态共建共享的核心路径优化

1、内部协同:保险与资管的深度联动

一是建立数据互通机制,资管端整合政府产业数据库、企业征信系统,形成区域风险画像,为保险端提供更丰富的准入清单指引;二是建立“保险+资管”联席早期介入机制,在项目筛选阶段即共同研判产业前景、主体资质与风险结构,形成阶段性资金匹配方案;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对成功落地项目按资金收益率梯度分配收益,激发双向动力。

2、外部协同:政企共生与生态反哺

一是构建“政府—企业—保险—资管”四方联盟。通过政府增信、企业数据开放、保险风控赋能、资管资金支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生态体系。例如,联合地方政府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投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二是通过保险资金撬动产业升级,帮助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例如,参与广西国企混改,以资管资金注入优质项目,提升区域经济活力。

(三)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差异化策略

一是‌深挖特色产业。‌聚焦广西在中国—东盟门户枢纽、特色农业、边境贸易、绿色铝业等领域的独特优势,设计“风险保障+资金引流”定制化方案。如探索跨境保险与资管创新,形成差异化品牌。

二是通过“保险+资管+服务”的组合拳,打造不可复制的区域生态。例如,在广西文旅康养领域,可整合景区责任险、游客意外险与文旅资管投资,形成全产业链服务。

(四)培育“产融复合型人才”

建立“台州模式”专项人才双向流动与培训机制,推动先进区域经验向广西等后发地区流动,总部专家团队提供常态化智力支持;此外,实施“轮岗制”,推行保险、资管、投研部门人员交叉任职,打破专业壁垒。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广西华安在传统领域以传统方式发展已到极致,“台州模式”为分公司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实现升维破圈,真正从经济属性拓展到金融属性和社会属性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实施路径。虽然当前在实践中面临区域风险标签化、主体资质受限等现实挑战,但广西华安人始终坚信,在公司的战略指引下,只要坚持“四新三理”,坚持“三个导向”,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不断强化“保险+资管”协同、培育产融结合人才,必能在“高风险区域”开辟价值新蓝海,将发展瓶颈转化为协同创新契机。每一位广西华安人将继续秉持责任、敬畏、感恩之心,争做“台州模式”的参与者、贡献者和成就者,积极为华安保险的差异化突围提供实践探索,全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可推广的“广西经验”而不懈奋斗!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