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31, 2025/ 0 评论
图/张郁兰 文/孙蔚
在青山绿水间,婺剧如一株老藤,扎根八婺大地六百余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融合高腔、昆曲、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大声腔,被誉为“戏曲活化石”。在江畔的鼓乐声里,藏着明代的刀光剑影、清代的悲欢离合,更有一代代艺人以骨血温养的传承之火。幕起时,演员是戏中人——武生腾空翻跃,枪花抖落星芒;花旦指尖含情,水袖卷起千堆雪。浓墨重彩的脸谱下,一颦一笑皆浸透十年苦功:练功房汗湿青砖,枪杆磨破
的虎口结痂成茧,吊嗓声惊散檐上晨雾。幕落后,用还未卸妆的手指安抚孩童,褪去华袍的他们骑着电动车穿行市井,挤在巷口吃一碗馄饨,与人闲话家常。戏台上的王者,亦是红尘中的凡人。这方舞台从未真正寂寞——老艺人口传心授少年郎,乡村戏台夜夜燃灯如昼,校园里的童声学着“呀呀”开嗓。婺剧的血脉在油彩与烟火气之间奔流,既是簪冠璎珞的风华绝代,也是早餐摊上升起的热气腾腾。它活着,在每一双凝望传统的眼睛里。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内容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