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决策到施行——总公司车险部负责人黄方宏访谈录

六月 14, 2018/ 0 评论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变法领袖人物说过:“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今天,当时代发展对保险业提出新的要求,当旧体制下种种矛盾日渐激化,“毒瘤”危害关乎华安命运生死的时候,我们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同样义无反顾的举起了变革的大旗,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当全司上下解放思想,团结一心,轰轰烈烈开展车险调整的时候,本刊采访了总公司车险部负责人黄方宏——身处此次车险战略大调整风暴中心的关键人物,听他谈论整个事件中的高层决策过程、实施进展效果、监管部门态度、车险未来发展以及其间的种种思考,也许能让我们思路更明确,意志更坚定……

记者:公司是在什么内外背景下作出此次调整决策?

黄方宏:今年保监会在规范经营上提出了严格要求,而又把车险的规范化经营放到了首位,提出了许多具体而严格的要求。例如,自7月1日起,车险率先禁止违规批退,车险费率折扣不得低于七折,手续费不得超过15%等。
结合保监会的要求,今年年初,李光荣董事长在全国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把规范经营作为一个主题提出,要求在规范经营方面华安一定要争做行业表率。而在今年公司提出的“全面盈利”目标中,更把车险盈利作为各险种盈利的决定性目标。随后,在3月底召开的车险战略调整会议上,李光荣董事长又指出,公司车险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在华安业务开展的各环节中,长期存在着以牺牲华安利益来获取个人或团体利益的现象和机制的“毒瘤”,华安要健康发展,必须坚决铲除车险“毒瘤”。

在监管部门规范化经营的要求下,在内部实现自身盈利的目标指引下,我们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经营模式去发展,其速度与规模、规模和效益间的矛盾必将激化。采取怎样的车险战略措施,将直接决定整个车险经营的结果乃至整个公司的命运前途。

所以,在今年一季度,结合监管要求、公司发展需要和市场发展形势,三方面原因促成了这次车险战略大调整。可以说,公司的这次决策十分及时且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对今后公司战略发展和车险经营都将起决定性作用。
记者:此次的重大战略调整与以往的调整有何不同?将给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

黄方宏:自新股东进入华安后,对车险经营的重视及品牌、效益的追求是空前的。此前公司的一些调整,更多的是技术层面上的调整,虽也解决了很多问题,为车险发展打下基础,但从公司车险经营结果看,那样的调整效果并没有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2005年,公司顺利完成了全国性机构布局,今年车险规模必将大幅度增长,这样车险经营亏损的矛盾就更显突出。正如李光荣董事长所说的:一些小范围的技术革新、变化对公司的发展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此次车险调整,正是从宏观战略上作出的调整,是车险经营管理模式的大变革,这是公司经营实现扭亏为盈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此次调整给公司及各机构带来的影响将十分巨大,从整体上看,最大的影响就是保费收入和机构规模在一段时间内的萎缩,但公司对此的态度很坚定——为了确保公司长远的业务健康发展,这种萎缩和阵痛公司都愿意承受。另一方面,分支机构也将面临来自经营、人员等方面的诸多压力,但就像病人动手术一样,手术虽会带来短期的阵痛,但不经过这种治疗后果将更可怕!

记者:整个方案的具体实施分为几个步骤?

黄方宏:这次调整大体分为四个步骤:一、集中机构一把手召开车险战略调整工作会议,明确思路和要求,确定方式、方法;二、督促机构制定具体方案,重点辅导和督办,上报审批后确立方案;三、切实执行;四、检查效果,调整完善。

记者:战略调整至今,各机构的实际情况如何?

黄方宏:要说在战略调整会上,各机构负责人就已经完全理解接受,是不现实的。他们作为多年的职业经理人,身处行业现实环境,面对公司如此大的调整时,难免会有困惑和抵触。他们会问:“整个行业都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要去调整?”但我相信,只要真正站在一个经营者的角度,特别把机构就当成是自己的公司时,就能真正理解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还是有不少机构负责人,对公司这次的决策是十分拥护的,因为这次调整,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辅助机构负责人下大力气调整险种结构,其推动力和影响力是机构自身无法比拟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需要一个自我反思、换位思考和逐渐理解的过程。4月中旬,我随杨智副总裁到大连、辽宁、北京分公司指导和督办,这三家机构的负责人认识都很到位,虽然离总公司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但分支机构的整体表现,超出我们原先的预估。
目前,我们已经收到所有机构的调整方案报告,也在审核后将修改意见反馈机构,希望他们进一步完善。下一步,总公司车险战略调整小组还要继续指导,尤其是对一些重点机构的督办。当然总公司也会给机构留一定的调整时间和空间,但在整体要求和调整结果上是不会妥协的。

可喜的是,我们了解到很多机构中层以及一线员工对这次调整都能理解和接受。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短期内规模的收缩,只会做车险业务人员的不稳定因素,都会给机构带来很多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不会短期释放,而且还可能加剧。整个车险战略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经过这个过程和痛楚,才能实现机构调整到位,管理模式到位,然后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需要和实际情况重新启动,才能消除这样的压力,达到健康发展。

调整的真正目的是创新,是车险经营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创新。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阻力和困难我们都可以预见和面对,我们要有全局和长远的眼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调整。华安现在的战略调整就像一个病人在接受毒瘤切除大手术,在这个过程中,肌体会受到重创,但之后通过修复和疗养,重新启动,才能最终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健康人。

记者:目前监管部门、同业对华安此次调整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黄方宏:监管部门态度:一是表示非常理解,对于华安争做规范经营表率,主动进行战略调整实现扭亏增盈表示非常理解和赞许;二是表示支持,今年的监管部门就是希望各个保险主体能够主动积极的去响应保监会的要求,在规范化经营方面做出大调整。另一方面,从行业的稳定发展考虑,监管部门也对此次调整做出了善意的提醒,要求我们注意调整的方式和节奏。

同业及业外人士对于华安的此次调整都表现出十分理解,他们认为一家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十分正常,甚至业内还有:“华安终于‘动’了”这样的说法,因为华安车险过去还从没有进行过如此大的调整。而从整个行业的发展历史看,国内目前经营达10年以上的老公司,在其发展历程中都经历过类似的甚至不止一次的战略调整,他们多数都是经过这样彻底的调整和经营观念的转变,才真正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的。

记者:今后的华安车险将走向何方?您可否对此做一个预测。

黄方宏:需要再次明确的是:调整是过程不是目的,通过转变经营观念,实施管理和营销变革,建立起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车险经营管理模式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去年公司提出了服务创先的经营理念,这个思路在今天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车险是一个管理型的险种,华安这次战略调整的核心是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和营销的变革创新。在指导思想上,我们扭转车险长期看重规模、靠规模养机构的观念,把经营的核心全放在如何扭亏为盈上来,这样公司上下的工作方向就十分明确。而从长远来看,打造一支无论在风险管控还是在营销能力方面都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业务队伍,建立起一个低成本、高效能的管理体系,才是我们调整的真正目的。车险经营靠的只有两张牌,一张是服务,一个是管理。对内是管理创新修炼内功,对外是以服务创先打造品牌,创造盈利的空间和市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车险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确保车险实现盈利,以促使车险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袁名海/本刊记者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