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西进战略分析
西部地区在地理上传统划分为大西北和大西南,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桂、蒙11个省区市。与全国相比,西部地区的保险业发展水平还很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西部保险前景广阔,保险业需切实做好保险配套服务,与西部共同成长。
一、西部保险现状及特点
我国区域经济配置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自东向西,梯度发展,这种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兼顾东中西协调发展。反映在保险业上,东部保险市场主体多于西部,引进外资或中外合资公司优先安排在东部,保险教育、科研及中外合作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东部,东、中、西三大区域保险业发展失衡。国家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不足,开始实施“战略转移”,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东西差距短期内难以改变。西部特有的地域文化背景也影响了保险业的发展。西部地处内陆,信息、交通、文化相对落后,小农意识、封闭意识浓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工作靠国家的风险保障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商业意义上的风险意识难以形成。上述因素决定了西部保险业尚处于较低级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保险市场不成熟。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西部收入的低水平,低收入决定了消费结构的低层次,进而影响了居民的观念和意识水平。由于多年来国家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采取一包到底的做法,人们的保险观念和保险意识较为淡薄,保险密度及深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边远及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尚待启蒙。保险供给主体不足,结构失衡,保险公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二)规模小,潜力大。西部地区保险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尤其是与东部地区相比,尚处于较低的水平。2005年我国实现保险费收入4916亿元,西部11省区市的保险费收入总和为688.25亿元,仅为全国保费的14%。但西部保险市场呈现出来的迅猛发展态势不容小觑,贵州、四川分别以20.04%、18.54%名列全国保费增幅第一、第三。在人身险市场上,不计北京,西藏(34.81%)、贵州(24.3%)、四川(23.04%)和陕西(20.91%)增幅排名全国前四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电东送、西气东送等许多大型项目的建设,西部保险市场这个“富矿”将露出地面。
(三)保险教育滞后,人才基础薄弱。保险教育落后是西部保险市场滞后的重要原因。在广大西部,除个别高等院校开设了保险专业外,其余各院校保险教育还处于空白阶段,与东部地区相比,保险教育规模小,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方式单一,影响了保险知识的普及,限制了居民对保险商品的接受能力。除此之外,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体系尚未形成。
(四)监管水平有待提高。西部保险市场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还面临着发展壮大西部保险业的任务。而西部保险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有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如何在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基础上,确保投保人的利益,防止外国保险资本操纵西部保险市场,对监管部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西部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西部保险人才队伍。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西部保险教育体系,以学校培养为主体,校企合作及企业培训相结合,通过全日制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地方学历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方式,培养适应西部新时期保险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夯实西部保险人才基础。二是要加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国家在资金安排、保险教育的项目及有关活动上应尽可能向西部倾斜,从外部扩大保险对居民的影响,迅速提高西部居民保险知识水平。根据人才东流的现实,国家应对西部保险公司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优惠政策和信息服务,鼓励东部人才加入西部保险市场发展行列。由于西部保险市场不具备人才吸入优势,西部保险企业应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材的环境,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各保险公司总公司要建立东、西部地区分支机构人才的交流、培训制度,尽快提高西部地区保险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二)提高西部生产力水平,培育区域保险发展极。经济是保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西部地区保险业要发展,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东部地区的保险与西部相比,在经济方式、管理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西部保险应主动加强与东部保险业界的合作,扩大与国外保险公司的交流。学习借鉴保险发展的经验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国家应制定政策鼓励中、外保险公司在西部地区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发展西部地区保险中介机构,以加快西部地区保险业的发展,继续完善西部地区保险市场体系。西部各地社会经济条件、保险意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性,要同时实现保险全面发展并不现实,宜优先发展一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市,再通过“发展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三)实施区域监管。西部金融业发展滞后,金融环境相对较差,原因之一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国家金融政策的统一性之间的矛盾所致,监管部门应改变一刀切的现状,尽快建立符合西部实际的监管指标体系。具体在保险方面,应适当降低保险税率,适当放宽保险公司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降低保险公司在西部落后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准入条件,对西部保险中介市场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监管方式,放开险种经营的限制,鼓励西部保险公司开发和开展地区特色业务,支持西部保险公司开展农村保险业务。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服务品质的提升带动保险业的发展。保险企业一方面要塑造良好的形象,通过公司形象的暗示,使社会整体形成对保险的共识,为西部保险市场发展创造社会条件。另一方面要通过精简机构、完善制度、挖潜降耗、防范风险、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激发居民对保险的热情,使西部保险业朝着良性的发展轨道前进。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应适时增资扩股,吸收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大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携手发展。
(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西部经济水平普遍较低,人们对商业保险的承受能力较弱,加上封闭、地方主义横行、缺乏开放的市场观念,保险市场缺乏有诱惑力的现实回报。西部的保险市场需要开发,更需要保护和培育,只有那些有韧性的长跑者才能最后尝到甜头。希望进军西部市场的保险企业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影响企业长期发展,要着眼未来,通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因地制宜开发符合西部地区特点的新险种,积极开展延伸服务,不断推动服务向深层次发展。
车昭益/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