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重重,也说无人驾驶技术对车险行业的影响
文 丘雪琴/车险部
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是指可以在没有人类驾驶员帮助的情况下,感知外界环境、完成驾驶任务的汽车,主要依靠车内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目标。
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智能汽车的发展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中国到2035年要发展成为智能汽车大国的战略规划。一旦汽车发展到无人驾驶的水平,关于汽车保险的一切都会随之发生改变。
“无人驾驶产业将对汽车保险公司构成威胁,也会改变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股神沃伦·巴菲特在2017年已经做出如是论断。无人驾驶的时代何时到来?是否真的会全面取代人工驾驶?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深思。
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进程
1925年,弗朗西斯·霍迪尼设计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通过发射无线电波进行操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无人驾驶技术真正得到快速发展。2004至2005年,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简称DARPA),组织了数次无人驾驶车竞赛,引发无人驾驶的研究热潮。可以说,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无人驾驶技术,直到近年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发展,真正使人们看到无人驾驶正在朝着实用阶段快速发展。
二、无人驾驶的发展路径
目前,被行业内普遍接受的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制定的自动驾驶汽车分级标准,可以看作是被分级定义的无人驾驶汽车发展路线。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自动驾驶处于LEVEL1和LEVEL2,即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阶段,LEVEL3和LEVE4L还处于试验阶段。虽然要实现完全自动化的无人驾驶,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屏障和其它障碍,还需要较长发展路程,但相信无人驾驶会在并不遥远的未来真正到来。据市场研究公司 IHS Automotive预测,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增长至2100万辆,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5%。
三、无人驾驶给保险业带来的挑战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90%以上的汽车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所导致,其中70%以上的事故原因要归咎于驾驶员。目前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简称ADAS,包括自动紧急刹车、车道偏离警示、自适应巡航控制、前部碰撞警示、自动停车)已开始搭载在车上,以降低事故率。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基于4年的数据分析指出,自动驾驶技术已减少了40%的追尾事故。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NHTSA)调查也发现,自2015年安装自动驾驶技术装置以来,特斯拉汽车的碰撞率下降了40%。随着无人自动驾驶技术的完善,无人驾驶车辆会更加安全,事故率将继续降低,在未来的智能交通场景下,交通事故甚至可能会成为罕见事件。这些趋势都可能对车辆风险带来巨大改变,随之带来相关保险的各方变化:
1、事故出险频率的降低,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带来车险赔付率的下降。出险频率下降,也就意味着保险风险下降,风险溢价也随之下调,目前基于传统的汽车事故发生概率及事故造成的损失厘定风险费率的基础,将发生重大变化,自动驾驶汽车的单均保费将会降低。事故率的显著下降,也会使消费者的投保意愿下降,造成汽车保险市场的萎缩。以上两个因素的叠加将使保险公司的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受到双重挤压。
2、无人驾驶汽车不再需要驾驶员,在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同时,也让车辆“共享化”可能成为更经济高效的通行方式。目前,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在连续增长,拥堵、停车难、废气排放等问题日益造成困扰,无人驾驶车辆的“共享化”可化解和摆脱这一困境。届时,私家车可能不再成为大多数家庭的必需品。这势必影响新增车辆的销量,新车保险市场将进一步萎缩。
3、无人驾驶汽车改变了风险责任。现在的汽车保险合同中,保险公司承担的溢价最高风险是碰撞责任,碰撞事故的责任方通常是行人或驾驶员。但在自动驾驶状态下,存在智能驾驶系统、地图、信号传输等风险因素,自动驾驶车辆硬件和软件系统提供商都可能成为事故的责任方。但这些新的风险因素并不在传统的车险风险保障范围中。在发生事故时,由于责任方众多,保险责任认定、事故责任认定和赔偿将变得非常困难。保险公司现有的保险产品结构、风险定价体系都将被颠覆。
4、无人驾驶汽车是集合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属于高科技配置的综合体。未来,当人类从驾驶操控中解放出来,车的附加属性会发生改变,搭载各式现代化生活、社交、工作平台的功能配置将会出现。越来越多高科技装备的应用,也会给保险公司的定损估价带来诸多新课题。
四、无人驾驶给保险业带来新机遇
无人驾驶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保险公司作为汽车的下游产业,将面临产业变革的巨大冲击,如何应对变革,应势而变?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产险企业需要抓紧的机遇:
1、在LEVEL1和LEVEL2阶段,事故率的下降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带来车险赔付率的下降,保险公司可能会有一段短暂的红利期。保险公司应充分把握这个红利期,转变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借助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彻底实现传统车险业务模式的转型。
2、根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方案,汽车远程通信互联终端的装备率在2020年将会达到50%,到2030年实现全覆盖。智能网联汽车的大量普及将使保险公司获得完整的驾车数据。在产品定价方面,为一直以来无法获取丰富车载信息的UBI车险产品的发展打开通道,通过驾驶追踪记录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车辆自身状况、行驶路况,为驾驶员以及所拥有的车辆进行风险评分,并提供差异化的定价和精准管理。
3、智能汽车车载信息技术将为我们提供更加丰富的驾车数据,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也将抑制保险理赔欺诈案件的发生频率。一方面,驾车数据实时记录了事故经过,锁定事故发生的真实过程、驾驶员身份,让事故现场情况更加清晰。另一方面,利用事故发生的过程数据,险企可以建立碰撞模型模拟交通事故发生的瞬间,重现事故碰撞位置和力度,有利于判断事故的损失部位和损失程度。与此同时,更精确的数据也有利于交警部门及保险公司精准分析交通事故造成原因、认定事故责任比例,减少理赔纠份,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4、在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成熟的过程中,车辆仍不可避免会发生事故。在此期间,无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无人驾驶系统供应商,对于如何解决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问题都是一大痛点。保险公司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在风险防范和管理、事故处理和损失赔偿上有着先天优势。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跟紧新技术发展,依靠新技术和大数据革新查勘定损方式和工具,快速准确定损。保险公司还可研究和开发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责任险产品。
总之,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汽车保险业应该提前布局,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步伐,变更管理和运营模式,从容应对并适应无人驾驶带来的车险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