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整比,到底是什么?

七月 10, 2018/ 0 评论

文 卞虎/车险部

     2014年4月1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汽车维修协会(下简称“两协会”)联合发布了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零整比系数。零整比研究报告发布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什么是零整比?零整比的发布对车险市场有何积极意义?零整比结果与车险保费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汽车零整比”。

“零整比”与“零整比指数体系”有何不同?

零整比相关指数对象

截至当前,两协会公布的汽车零整比数据,无论哪一种零整比指数其对象均仅针对小型家用汽车,不包括货车、大型客车。

汽车的“整车零整比”

整车零整比系数是指整车所有装车配件价格总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乘以百分百,最后得出的一个百分比系数,它反映了测算时点样本车型的零部件价格水平,是衡量汽车维修经济性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简单来说,购买整车零整比高的车型,意味着在后续使用中要支付相对更高的维修费用,而购买整车零整比较低的车型则意味着在后续使用中的维修费用水平相对较低。

汽车零整比客观揭示了汽车主机厂商在售后配件流通领域内的不合理定价机制。因此,零整比发布以来,许多汽车厂家纷纷下调了配件价格。然而,部分汽车厂商价格下调的多为高价值、低损失频度的零部件,而对于消费者与用车成本息息相关的低价值、高损失频度的零部件降价较少,致使消费者对配件价格下降的感受不明显。鉴于此,两协会研究机构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研究,在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的基础上,于2015年4月起开始进行汽车消费者18项常用配件负担指数的研究发布。

汽车消费者常用配件负担指数

汽车消费者常用配件负担指数是指18项单个常用配件的价格乘上配件自身损失率的之和,再除以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配件损失率是指单个配件损失金额与事故车所有配件损失金额的比值。

其中,18项常用配件是在汽车零整比系数的基础上,挖掘事故车维修数据,选取的配件损失率大于1%的常用配件。

测算所选取的车型整车销售价格区间由30900元至2238000元,覆盖高、中、低多层次消费群体,而不同的消费人群的价格敏感性差异较大,为便于消费者进行比较,两协会还将500款车型分为15万以下(含)、15-30万(含)、30-50万(含)、50万以上四个价格区间。各区间消费者配件负担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常用配件负担指数与新车购置价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通常我们可能会认为中高端车型的配件负担指数想必也是较高的,但数据显示62款5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其平均常用配件负担指数反而是最低的(12.56)。

消费者养护负担指数

消费者自新车使用之日起,周期养护费用对于车主来说就是一项刚性支出。为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汽车零整比100指数样本车型的周期养护负担情况,两协会联合第三方数据公司,针对汽车零整比100指数样本车型在4S店的保养成本进行了调研和数据统计。通过采集各车型的周期养护费用,包括养护所需的机油、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火花塞、刹车油、防冻液等配件的价格和维修人工费用,统计养护周期内需更换的配件及人工工时的总费用。然后通过相应公式计算得出消费者养护负担指数,指数的数值代表的就是车主每百公里养护所需的费用,而指数的高低就是衡量车主养护负担的高低。消费者养护负担指数为广大车主客观、量化展现了国内市场主流车型的养护负担情况。

结果显示,在100个样本车型中最高的车型为梅赛德斯奔驰CLS级,消费者养护负担指数为42.37,即每百公里的养护费用为42.37元;最低的车型是广汽丰田雅士力,消费者养护负担指数为4.69,即每百公里的养护费用为4.69元。不同汽车品牌、车型之间的养护负担差异较大,尤其是在相同价格区间内,在相同的行驶里程内,各车型周期养护成本差异巨大。

汽车零整比指数体系

至2016年初次发布消费者养护指数,两协会已经初步构建完成了覆盖购、用、养全周期的,由汽车零整比系数、消费者常用配件负担指数、消费者养护负担指数三个互相关联的汽车零整比指数体系,以客观反映消费者在购车、用车、养车过程中的用车成本变化情况。

注:汽车零整比100指数及常用配件负担100指数是两协会在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汽车零整比系数研究方法的梳理和规范,制定标准的车辆定型、配件选取等指数编制规则,并按此标准选取100个样本车型,分别计算样本车型的零整比系数、常用配件附件系数,再统计得出100个样本的算术平均值。自2016年11月起,汽车零整比指数体系中的三类指数每半年发布一次。
零整比研究发布的目的及影响

国家牵头集中保险及汽车两行业力量研究汽车零整比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提高汽车配件价格信息的透明度,维护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消费者购车、用车、养车提供有效信息,帮助社会公众理性购车、科学用车。二、推动汽车厂商设计维修友好型汽车,降低事故车辆赔付成本,建立保险行业与汽车生产销售行业之间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保险业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三是有助于保险行业了解各车型间维修成本差异,积累各车型纯风险损失数据,为车险精算厘定纯风险基准保费定价因子提供准确数据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车险价格与风险的合理匹配,促进保险行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汽车零整比的定期研究发布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与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客观反映了汽车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配件价格和维修成本的变化情况,已成为衡量汽车维修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促进汽车售后配件价格的合理回归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切实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自2014年两协会公开发布零整比数据以来,一汽奥迪、奔驰、克莱斯勒、宝马、沃尔沃、广州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主要汽车厂商都纷纷下调了零部件价格。其中,奔驰在2014年-2016年两年间先后5次下调零部件价格;宝马在2016年下调4500种配件售价,机滤、空调滤芯、燃油滤芯、前翼子板、尾灯、后保险杠等需定期更换或更换几率较大的零部件均在降价名单之中。

零整比在车险定价中的应用

零整比提高了车型风险分级解释能力

车损险损失成本可以拆解为出险率和案均赔款两部分,而案均赔款包括维修费用和零部件成本,零整比系数对其中的零部件成本赔付风险能够作出比较好的解释。两协会测算组的研究结果表明,车损险标费赔付率的相对性趋势与零整比相对性的趋势总体上一致。整体上看,零整比较高的车型风险等级需要上调,零整比较低的车型风险等级需要下调。

当前零整比指数在车险定价上的应用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零整比系数尚未完全引入定价模型,而仅是作为车损险车型分级的参考。未来,随着行业持续测算及数据逐步更新积累,零整比相关指数在车型上的覆盖面会不断提高,零整比将成为后续车型费率整体和局部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零整比影响车损险折前保费

笔者比较了两协会发布的零整比100指数中的十余款车型,挑选出了零整比系数与车损险保费最具代表性的两款车型。

以山东地区上海大众途观及广汽丰田凯美瑞两款车价相近的常见车型为例:途观车型最新公布的零整比为306.37%,而凯美瑞约为途观的1.27倍;凯美瑞车损险折前保费约为3509.35元,比途观车损险折前保费高出700余元,约为途观车损险折前保费的1.25倍。

附:主要车型零整比数据示例

根据2017年11月两协会发布的最新零整比数据,100个样本车型中,整车零整比系数最高的车型为北京奔驰GLK级(827.58%),最低的车型为力帆620(157.66%),最高值与最低值差距约为5.24倍;消费者常用配件负担指数最高的车型为北京奔驰C级(27.80),最低的车型为哈佛H6(9.30),最高值与最低值差距约为2.99倍;消费者养护负担指数最高的车型为奥迪A8(40.80),最低的车型为长城C30(5.24),最高值与最低值差距约为7.79倍。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