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倾城之恋

七月 12, 2018/ 0 评论

街道是石铺的,当它们还是土路时,走在上面的曾有唐时南诏王、宋时大理国官吏、明时大都督……他们都是金花的祖先,创造了一方文明。
——题记

一条老街横贯古今

这是一座老城,残破的城墙已修复得满面春风了。进了城门就是商业街,其熙熙攘攘的景象倒是暗合了复兴街的名声。街上有很多风花雪月的白族女子,是职业导游,将老外老内们都导到这儿来,让他们乖乖地掏钱买土特产,至于是否拿回扣不得而知。说她们风花雪月,那是因为她们头上戴着寓意如此丰富的花帽子。“风花雪月”是大理最著名的传统四景,指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白族姑娘居然将美景做成帽子戴在头上,这又是她们心灵手巧的又一证明。不管她们漂不漂亮,外地人都很亲切地叫她们金花,类似于他们很时髦地叫餐馆女招待翠花。

街道是石铺的,当它们还是土路时,走在上面的曾有唐时南诏王、宋时大理国官吏、明时大都督……他们都是金花的祖先,创造了一方文明。出大理古城西门不远,有标致得令无情者也一见倾心的崇圣寺三塔,是大理古老文明的象征。崇圣寺三塔原为崇圣寺的一部分。三座塔为砖塔,呈鼎足之势矗立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千寻塔是其中的主塔,为16层密檐式建筑,高69.13米,大约建于唐朝中叶的云南南诏国保和时期。千寻塔之后,分列南北两座小塔,均为10层密檐式,呈八角形,各高42.19米,建塔时间稍晚于千寻塔。据史料记载,建主塔时,唐朝曾派工匠前往指导,施工不用脚手架,采取建好一层,就在四周堆置泥土形成施工坡道的方法,故民间有“马驮砖石到塔尖”的传闻。

如今古城商业化了许多,店铺里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一眼望去,有扎染布做成的吊带裙,大理石做的坛坛罐罐;有剑川木雕表现的老掉牙传奇,有草编的爱情故事……其中,最让我克制不住的是莽横地摆在路中间的小吃摊。呵呵,烤乳扇,是不是那种将牛奶发酵,再加温并与鲜奶一起摇荡后凝成絮状,最后卷在竹架上风干的玩意儿?这是诗人发明的吧?卖乳扇的阿哥只是憨厚地笑着,他不回答,回答了就不是诗人了。他认真地把乳扇用干净的湿毛巾回潮,放入三成熟的油中炸至金黄色,然后递给等得有点心焦的食客。边上没吃到的人也一脸的满足,因为那乳香酥脆是可以用鼻子和耳朵来传递的呀。吃了烤乳扇,没走几步,又有卖棒棒粽的,这也是看了就想放进嘴里的古国美食。谁见过用竹签穿着吃的粽子?像吃冰棒似的,而且外面还包着嫩竹片。

在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老城,最妙的就是吃到各种流传了几千年、几百年的风味了。在中国,老祖宗的很多东西丢了,毁了,就是这张嘴要享受的厨艺能完好地保存下来。所谓家传秘方,通常是耳濡目染,再加上被宠坏了的味蕾需要继承厨艺来满足的结果。品尝地方小吃,是我们与古人对话最直接的方式。如果说我对一个地方的历史很容易心领神会,其中一定有美食的功劳。

大理古城的原貌是不是现在这样,我不知道。不过这五华楼倒是古香古色,沧桑的痕迹都被人抹去了。站在四层楼上,可以望见苍山的雪,洱海的水。据说,古城里的制高点,通常都是用来望敌情的。只有和平时期,高楼才是咏诗作赋的最佳场所。

我们喜欢古代又人胜于现代文人,很大程度上是喜欢他们没有生存压力又能抚风弄月的生活方式;没有欲壑难填的物质诱惑,又有优游唱和浪迹天涯的勇气,而目还挺会选地方,动不动就在风景秀丽的地方题上一首诗。啧啧,神仙不过如此嘛。在我看来,神仙就是对物欲无所求对精神有所求的人。这种人在以前的大理肯定不少。明代的彭继、李霖都可以算上,前者在《春日游三塔》中写道:“携壶踏遍花开处,明月窥人上竹扉。”后者有《登三塔寺》中作证:“山上花宫水上楼,彩云城廓望中收。”将大理古城说成彩云城廓,贴切而生动。

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五华楼简直就像大理古城历史的缩影。它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气派非凡。据史书记载,当年的五华楼“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南诏王会见西南夷十六国君长及其他国宾时,总是在这儿指点江山。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鼓楼,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五华楼。此后的五华楼才成为布衣平民登临赏景,文人墨客赋诗作画的场所。

到了近代,大理的知名度是靠歌声来传播的。多少游人就是唱着“苍山脚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来的。蝴蝶泉边,洱海船上,喜洲老宅,人们不要导游也会自觉地蜂拥而至。他们乐滋滋地品着三道茶,看虚拟的婚俗表演,听主婚人介绍白族婚礼上的独特祝福——掐新娘,掐一把喜洋洋,掐两把似蜜糖,掐三把夫妻恩爱幸福长,掐四把是耍流氓,然后哈哈大笑,宾主皆欢。这大理古城通常都要金花带着来,不少游客对历史是漠然的。杜文秀抗清关我什么事?羊苴咩城遗址又是什么东东?逛逛复兴街买点土特产就走吧。

登上大理古城宽厚的城墙,我一人坐在墙头,一会儿看城外的山光水影古塔风韵,一会儿看城内棋盘式的老街古巷,那些打扮入时的游客匆忙地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我将自己想象成《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仿佛看懂了尘世中的纷纷扰扰,又仿佛看不懂。

“洋人街”的咖啡、烛光和音乐

待游人散尽,古城才成了明清时的模样。复兴路空了,护国路挤了。

 

大理古城有九街十八巷,护国路就是贯穿东西的百米小巷,两侧是白族风格的青瓦建筑。这儿的时尚夜晚是一群欧美游客带起来的,他们玩就玩了,还住下来,有的居然还在这里做起了酒吧、西餐生意。这些别有风情的茶楼食肆,不是欧化,就是白化,当然也有中西合璧的餐馆。从网友处得知,太白楼的菜做得好。于是,一路寻访而来,看看我吃的菜名:土豆丸子、蒜烤肉、日式鸡排、炒饵丝、砂锅鱼、炸汁豆腐,就知道我是如何一手举筷一手拿叉的。瞧那菜谱就这德性,先英文后中又。“洋人街”看来也算名符其实。走到街上,见一小伙子站着弹吉他,一人席地敲着印地安鼓,瞧那模样像来此地赚外快的中国大学生。一曲终了,我无比热情地去搭讪时,才发现真是鸡同鸭讲,人家说的是日语。扔五元钱在篮子里,走人。

按理说,白族的小楼小院拿来做酒吧、茶吧、Disco舞厅,应该格格不入的。老外看来审美不算差,以青竹、绿藤、蜡染和扎染布艺来装饰吧橱、桌椅、沙发,墙面挂着竹蔑编织的鱼篓或簸箕,加上古老的吊灯,看起来也挺谐调。在唐朝酒吧,一面墙上贴满了旅行者的照片和MESSAGE。我看到一张纸条上写着:“咖啡、烛光和音乐,王锋、小凤和永远的爱情,等待再次回来寻找时间村落里的两个人。”更多的纸条是英文、法文的,他们或为往日感叹,或为未来相约,以独特的方式抒写着与自己有关的浪漫故事。

 

悠闲地半躺在藤椅喝着啤酒,读着书,看着街景的老外们,简直将这里当作自己的家。难道真像网友说的,大理是走遍天涯的旅行者肉体和精神的终极家园吗?

旅行提示:

大理古城离大理政府所在地下关13公里,如果你对历史古迹和享受时尚之夜感兴趣,最好下榻在大理古城里的饭店,建议在护国街附近找一家旅馆,那里也有二星级的酒店。

如果住在下关,坐4路、8路公交车,约40分钟可到达大理古城,若坐中巴或的士,约30分钟可到达古城。游客在大理古城内游览,主要靠步行,亦可租自行车。大理古城的民族工艺品不算便宜,但可以侃价。

若时间允许,大理附近有两处著名景观不能不看。一是鸡足山风景区,距大理市103公里,这是久负盛名的佛教圣地;二是巍宝山风景区,距大理市60公里,包括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巍山古城和巍宝山道观等。

黄橙/厦门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