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18:我仍然想与你谈论希望与自由

九月 21, 2018/ 0 评论

细雨/深圳

4月,豆瓣诞生了首部观看标注量突破100万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部长久以来在IMDb和豆瓣上牢牢占据评分榜第一的电影,却在它出品的那一年——1994年,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票房收入惨淡。明珠蒙尘并不是当年的观众和评委们不识珍品,而是那一年实在有太多好电影了——《阿甘正传》、《低俗小说》、《狮子王》、《这个杀手不太冷》、《真实的谎言》……国内亦佳作频出:《阳光灿烂的日子》、《活着》、《东邪西毒》、《大话西游》等等。有人这样描述:“这一年,上帝想看电影了。”

即使《肖申克的救赎》与《阿甘正传》决战紫禁之巅,在奥斯卡奖项评选中数度败北、颗粒无收,但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主人公安迪爬出五百码长的污水管当晚那场明亮的雷雨,就像《勇敢的心》里华莱士最后那声著名的“Freedom”一样振聋发聩。

可能有些人会腹诽、疑惑,《肖申克的救赎》凭什么能在IMDb、时光、豆瓣等影迷评选的榜单中都排名第一?我想更多人喜欢它是因为其中传达的一种情绪:沉默中的爆发,绝望中的希望。当时光流转24年,我依然想与你分享这部伟大的作品,谈一谈希望与自由——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影片的故事脉络极其简单:主人公安迪是一名银行家,却因为妻子与外遇情人双双被杀而被诬入狱。狱中他结识了一批狱友,能量最大、心地善良、多次假释都没成功的黑人瑞德和他成为挚友。贪婪的监狱长诺顿和暴力警官哈德利等人为能更好逃税而重用安迪,安迪从而借机多次帮助狱友获取做人的尊严。可当找到使安迪受冤的凶手后,诺顿为私利拒绝为安迪翻案,让安迪下决心越狱。一个大雨交加的夜晚,安迪带着诺顿贪污的钱和犯罪的证据逃出监狱。故事最后是一个happy ending——诺顿等人受到应有处罚,安迪带着巨款在墨西哥海滨小镇等着好友瑞德的到来。

虽然故事并不烧脑和曲折,但是,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却在这142分钟里,拷问着观影者三个问题——
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你努力20年,你能坚持下来吗?
当周围一切事物被体制化,你有冲破体制的勇气吗?
你有足够多的对自由、希望的渴求,并能付诸行动吗?

《肖申克的救赎》值得赏析之处颇多,尤其是它珍惜生命价值,心怀希望、自由和友谊的主题。其中,希望的力量、追求自由的坚定信念尤显突出。影片表现肖申克监狱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时,色调是压抑沉重的,但在表现安迪和瑞德之间的友谊时,影调会变的温暖。电影花了极大笔墨去描述狱中的岁月,显得有些漫长,但正是导演为了先抑后扬,烘托了最后救赎的难能可贵。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继续?正如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说的:“是的,是希望!是希望支撑着他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救赎。”

瑞德在影片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个“Strong man”,而安迪则是一个“Great man”,肖申克的救赎的不仅是拯救自身,也是尽一切努力拯救其他囚犯们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安迪如何挖隧道逃生的情节一直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成功逃走那一幕,让观众感觉相当突兀,而且电影通过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最终离开的原因是汤米的死,让安迪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

“怯懦使你永作囚徒,希望让你自由高飞。”安迪告诉囚友:“在世上有些东西是灰色围墙所关不住的,那就是我们心中的希望。”瑞德警告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会叫人发疯。这儿没它的地方,最好打消这种念头。”但是如果没有希望,即使一个人从监狱获释,心灵也不会真正自由。布鲁克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失去了希望,甘愿被体制化,布鲁克斯出狱后不能适应外面的自由生活,在超市里蹒跚地为货物装袋,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带着惶恐,在绝望地下沉。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孤独胜过肖申克监狱里的小格子。“老布到此一游”,最终,布鲁克斯西装革履,神情肃穆,雕刻的手微微发抖。这位在监狱里面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一旦离开肖申克监狱这个笼子,竟然没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选择了死亡,在绝望中自杀。相比之下,安迪心怀不灭的希望,即使狱中饱受摧残也不放弃。所以当机会来临时他就能成功逃离监狱,实现梦想,享受自由。只要还活着,就有希望,其实反过来也对,只有心怀希望,才能活下去。正如安迪留给瑞德的信中所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美好的事,而美好的事物是不会消亡的。”

影片以典型的好莱坞式叙事模式讲述了一个智慧和希望的故事。最后的“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以及大团圆结局似乎显得过于老套,但又有谁会去在意呢?闪耀着信念的高贵,对自由的追求,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力量本片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所说:“也许是我们的好莱坞拍了太多的没有什么精神内容、无法触及人们的内心深处的电影,而《肖申克的救赎》却恰恰相反,它像一个心理测验,会折射出每一个观者的内心状态。”

这些围墙很有意思,最初,你讨厌它们,然后,你适应了它们,等过了足够长的时间,你开始离不开它们,那就是“被体制化”了。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关于肖申克监狱的描述。那么,当工作缺乏热情,只是机械地朝九晚五;当生活没有惊喜,变得重复、无聊;当缺乏学习的欲望,排斥新鲜的事物,对未来没有规划和想象……

这些状况,不就是我们当代都市人被体制化吗?

如果这些境遇真实地发生在你的身上,面对距离自由的500码,你是会选择爬还是不爬?“Get busy living……or get busy die(汲汲于生,或汲汲于死)”。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梦想的启明星在天空闪烁,希望的晨曦就会照耀着你我的人生。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