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绿藤萝
浓香/北京
办公室的一角,养着一盆绿萝。每每办公累了,抬起头,眼前就是一株绿色,立刻给人心怡的感觉。
据说,绿藤萝是少年梦想的化身。每个人都有梦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没有梦想的人,人生将是空虚的。而梦想也总是随着思想的前进而改变。记得开始记事时,我的梦想是希望能在天上飞。大人问:“小家伙,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梦想,你怎么飞上去呢?”“我可以长上翅膀,真的可以,你看我的手可以变大!”天真无邪,有着一颗纯净的童心,幸福与快乐是一曲不变的乐章。后来,我又希望自己能变成一只风筝,飘荡在蓝天中,然后慢慢落下。那时的我喜欢在田间地头与同伴嬉戏,常去追逐蓝天白云,让欢笑随之飘动,整天做着斑斓五彩的梦。上小学了,我希望能拥有一个篮球;当我抱着篮球的时候,又想要一个足球;当我踢着足球的时候,排球又成了我的追求。慢慢步入小学,中学,高中……我的梦想是希望每天都不要有很多的家庭作业要做,并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尖子生,拿到很多的奖状;回到家能受到家人的表扬;在学校能受到老师们的肯定;在同学之间能有鹤立鸡群的表现;在大家眼中能成为一名公认的好孩子。但渐渐的,我发现实现这个梦想,不能靠幻想而是要奋斗。梦想就像绿藤萝,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开始的它很柔弱,却可以很快生根抽芽,不断抽出新的嫩叶,长出新的长长的枝条。假如没有梦想,就像生活在荒凉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有了梦想,也就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标,也就有了动力,催人前进。也许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中,会遇到无数挫折,但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自己的梦想而前进。
据说绿藤萝代表着普通劳作者的坚韧和顽强。它是一种普通植物,它的存在和价值,完全依靠自己的顽强和坚韧。你看它柔弱的身躯,攀附向上,只要能把住一点东西,就能生机勃勃,展现出葱笼的神采。在地中海东岸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特殊的蒲公英,它不是按常规来舒展自己的生命,如若没有雨,它们一生一世都不发芽、不开花。但只要有一场小雨,不论这场雨是在什么时候落下的,它们都会抓住这一难得机会,迅速发芽、开花,并在雨水被蒸发干之前,抓紧时间做完结子、传播等等所有事情。中东地区的居民常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因为把它埋在花盆中,只要别忘了浇水,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以色列人主要把它送给拥有智慧而又贫穷的人。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平民百姓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就像沙漠中的蒲公英遇到雨水一样少得可怜,但只要具有沙漠蒲公英一样的品质,在机会一旦来临时,能果断地抓住它,大胆地去实践,同样会成为一个富裕和了不起的人。原来,那株沙漠蒲公英栽在花盆里,是在时时提醒人们,在自己处境困难时,不要悲观失望,不要怨天尤人,只要耐心地等待机会;而一旦机会到来,就要果断地猛扑过去,抓住不放。更多的劳作者,并不期望成为不凡者,而是靠坚韧和顽强生存下去。我们经常见到的,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普通人日复一日的劳作,他们的工作繁琐且劳累:保洁员一天到晚来回清扫,即使灰尘满天、雾霾遮日、雨雪交加,他们仍然要完成任务;快递小哥在城市的丛林中奔波,渴了饿了都不能歇息,总是奔着下一个客户穿行;装修工有时候中午也要休息一会,他们就在工地垫几块板子或报纸,枕上一块砖头,任风刮日晒……他们的生活极其简单:一包方便面就是一顿午餐,一盒最简单不过的盒饭也能填饱肚子,一天下来喝上一瓶啤酒就是奢侈之至;衣物已经看不出颜色,乱蓬蓬的头发胡须成了职业的标配。然而,他们依旧坚持着,悄悄咽下生活的艰辛,积累着自己对生活的向往。没有众人侧目的成就,只是努力生存,就像绿藤萝那般普通,却又那般执着。
据说绿藤萝还代表着重生和希望。随便剪下绿藤萝的一段枝叶,插到瓶中,放上清水,没过几日它便开始长出白白的根须,再过半月,它竟然就可以抽出嫩芽了,代表着又一株绿藤萝重生了。《南史·谢惠连传》:“灵运见其新文,每曰:‘张华重生,不能易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九:“令爱小姐与小壻实是夙缘未绝,得以重生。”鲁迅《彷徨·伤逝》:“我们只在灯下对坐的怀旧谭中,回味那时冲突以后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乐趣。”
重生,是一种磨砺。习近平总书记的父亲习仲勋从1962年受冤屈,被关押审查长达16年之久。这期间,母亲齐心带着尚未成年的小儿子习远平在河南省黄泛区的一个农场劳动,两个姐姐被下放到生产建设兵团,习近平总书记也因此受过批斗,挨过饥饿,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最终到陕北插队当农民。一家人天南地北、骨肉分离。现在看,这些曲折经历和艰苦磨砺,恰恰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15岁来到黄土地时,他曾迷茫、彷徨;22岁离开时,他已经有着坚定的目标、充满自信。有人说,没有梁家河的7年,便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今天的从容执着和大气磅礴。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坦诚地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正是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孕育了青年习近平宽厚敦实的优良品质和滴水穿石般的至高境界。7年的农村生活、7年的甘苦与共,不仅使他和陕北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从小就对农村、农民和脚下的热土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感悟,对改变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抱负和担当。
重生,是一种人生的格局。磨砺是一首刻骨铭心,终获成功的歌。北京新东方学校创办者俞敏洪,两次高考名落孙山后,终于在第三次高考中考入北大。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留学热潮,1988年他托福得了高分,但美国紧缩中国留学生名额,他努力了三年的留学梦付诸东流。为了谋生,他去北大外面兼课教书,因触犯北大利益而被记过处分。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俞敏洪说:正是这些磨难使我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我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脸面在北大待下去,我反而对培训事业越来越成熟。正是这些,帮我抓住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机会,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
绿藤萝,极其普通、常见的绿植,最容易养活,也最容易被忽视。但它平凡的生命,却蕴含着最浓的绿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快意和舒适;它坚强的生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意义,象征着顽强的追求,象征着磨砺重生,象征着踏实地求生。有这样一株生命陪伴着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