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摩天大楼之殇:与楼层齐步攀升的火灾风险

十二月 6, 2017/ 0 评论

文/Tom Qiu 译/刘佳丽

过去二十年,伴随着亚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超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与之相关的财产险、人身险业务成为保险公司新的发展增长点。市场前景纵然可观,但面对过高的火灾风险以及随之而来的巨额索赔,保险公司仍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放眼全球,250-300米的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主流建筑的“标配”,占到世界总建筑高度的57.3%。不仅如此,超过400米的摩天大楼正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在未来,这种超高层建筑还将更多地集中在亚洲。
过去二十年,伴随着亚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超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与之相关的财产险、人身险业务成为保险公司新的发展增长点。市场前景纵然可观,但面对过高的火灾风险以及随之而来的巨额索赔,保险公司仍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2016年,美国高层建筑及城市生态环境委员会的审查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世界新建的超高层建筑(超过200米)数量打破了2015年所创下的115座的历史记录,亚洲地区(不包括中东)对此“功不可没”,建设力度多年来一直居于世界前列。2016年,亚洲地区超高层建筑完工项目107个,占到全球84%,而这些建筑多位于中国。在过去的九年时间里,中国共建设了84座超高层建筑,占2016年全球新建超高层建筑总量的67%;相较于2015年,仅2016年一年时间,中国地区超高层建筑就增长了16座,增长率达24%;此外,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城市至少拥有一座超高层建筑,其中在深圳就有11座,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城市,其次是重庆、成都和大连。据报道,到2025年,世界上超150米的高层建筑总量预计将达1300座,这些超高层建筑将主要集中在亚洲,并且90%以上位于中国内地。

高层建筑在数量和高度上的增长令人咋舌,作为保险企业,则应该考虑由此可能产生的重大生命、财产损失事件以及可能面临的大规模索赔风险。

2017年年初,伦敦的格伦费尔塔住宅楼(共68米)发生火灾,事故最终导致的死亡人数达80人。这次不幸的事件提醒我们:高层建筑火灾造成的损失巨大,而相应的保险损失同样惊人。

事实上,近年来发生了好几起类似的严重火灾事件。数据显示,2015年12月31日在迪拜市中心的安德森酒店(共302米)发生的火灾事故,东方保险公司(Orient Insurance)向迪拜的埃玛尔地产(Emaar Properties)支付了3.32亿美元的赔付金。此外,芝加哥、拉斯维加斯和马德里等地区也发生了类似的高层建筑起火事故。这些火灾事件在中国也并不罕见:2009年北京中央电视台北边外围建筑(共160米)火灾,2010年上海胶州住宅楼(共87米)火灾,2011年沈阳皇家万鑫酒店(共219米)火灾。这些火灾事件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甚至导致严重的人身伤亡。

超高层建筑火灾是承保理赔的最大风险

承保高层建筑对于保险企业来说是一次挑战,极低的出险概率和极高的赔付金额给保险费率厘定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且,由于建筑设计各不相同,在承保过程中合理、正确评估风险,还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另外,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火灾发生的概率也会随之上升,这就要求承保险企合理、切实地评估防火和消防等火灾抑制措施的有效性。因此,高层建筑的风险勘查,需要保险公司的评估团队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除了承保的挑战之外,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理赔应对的难度也不容小觑。例如,高层建筑遭受火灾后,很难确定建筑物是否存在结构完整性的损害,这时,要做出修复或者重建来完成理赔的决定实属不易。另一个理赔应对的难点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保险条款以及法律条例的复杂性。一般在火灾发生后,除了会产生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理赔外,还会涉及大量责任保险,这牵涉到第三方因素、损失程度、责任划分、法律规定等诸多因素,以及各种专业的赔偿和担保问题。

  各异的消防安全标准成为集中的风险管控难题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对于建筑师、工程师、物业管理公司、消防部门和保险公司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关键点,因为针对超高层建筑的消防标准,大多数国家都没有明确规范。

全球大多数国家对超高层建筑消防标准的要求一般采用个案管理原则。例如,《中国建筑防火规范》规定了100米以下建筑需要强制执行的要求和规定,并对100米以上的建筑规定了五类特殊要求。对于高层建筑,建筑规范都会要求设置消防通道、避难楼层、直升机坪以及高耐火、封闭的升降机和垂直防火分区等;对于超过250米的建筑的消防规范则需要“具体案例具体处置”,采取更有力的防火措施。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一些主要城市,比如深圳和重庆,都推出了自己的建筑防火安全规范。在这些城市,建筑获批前都应将消防设计方案提交相关的国家级消防监督部门进行专项研究审核。

 民用超高层建筑是风险管理的又一道难关

在消防管理方面,民用超高层建筑有许多特点,比如大量的居住者、较长的疏散时间和较远的疏散距离。一旦发生火灾,就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对于民用超高层建筑的防火来说,最主要考验的是建筑自身的消防可达性、防火分区,特别是避难和疏散、供水和压力、应急电力供应等方面。另外,建筑构件材料的使用,建筑结构、抗震性、抗风性、地基承载力等建筑设计,也加大了建筑消防制定的难度。

一般而言,民用超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规范的重点是在火灾发生时对居民财产进行保护,而非灭火。这使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变得尤其脆弱,在火灾发生时可能对建筑物本身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完全损毁,所以对这类建筑进行承保时应该要全面考虑、审慎对待。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崛地而起,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天际线正在拉高,对此,安全规范制定机构、建筑师和建筑公司、消防部门、保险公司和普通大众对超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认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总之,超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防控需要各方应共同努力,一同致力于提高消防安全标准,实施更加积极的风险管理程序,才能真正有效降低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
(作者系通用再保险财产与意外险大中华地区负责人)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