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鞋配袜子

七月 17, 2019/ 0 评论

文 浓香/北京

“红袄搭绿裤、凉鞋配袜子”,曾经被作为民间俗语“四大丑”的典型模样。其中,“凉鞋配袜子”几乎成了老土、老帽、乡下人的标签。然而,时代审美的发展确实令人猝不及防,曾被摒弃为丑的打扮,如今竟然可能成为今夏甚至今后最为时尚装扮的配搭。不久前,贝克汉姆这位帅哥已经带头穿上了红袜子配棕色拖鞋,淘宝网上时尚袜子的销量也在悄然增加。“丑到极致便是潮”再次作妖,实在让你我叹服。

其实,对于追求风尚而言,美和丑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特别是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社会阶段,对于审美的标准肯定不一样,审丑的观点也会差别天地。建国初期,草绿色是最时尚的穿搭配色,无数少男少女做梦都希望拥有一身草绿色。那时候,走在大街上,能够拥有高回头率一定是他(她)那身崭新的绿军装。改革开放之初,的确良衣服成为结婚的标配、年轻人的追求,如果没有几件的确良服饰那是很丢面子的窘况。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墨镜是年轻人的时尚标签,带着蛤蟆镜,成为不少年轻人心中的时尚之美。然而,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几十年过去了,草绿色军服,的确良衣服以及墨镜,都留在了那个年代的相册里,生长进了时代年轮中。从另一方面来说,更多的新事物在不断涌现。有意思的是,一些新事物也在颠覆以往对“非美”的认同。例如当年对草绿色特别推崇,而对绚丽颜色却十分排斥,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所以当改革开放之后,花裤子、花上衣、花裙子流行街头巷尾时,不少人会连连摇头,认为很不好看、不成样子,甚至报端有文章斥之“丑不可言”。这种反差,说明对新生事物看不懂、看不惯,是正常的反应,需要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

现在来看,当时“看不懂、看不惯的”,往往是时代发展的第一声。循着历史发展的脉络走来,你会发现种种“惊诧”和“看不懂”的背后,是时代在发生变化。战国末期,商鞅在秦国倡导变法,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愤怒地说:“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乱!”“新法是胡来。”“谬论。”“古法、旧礼改不得!”卫鞅理直气壮地驳斥说:“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使国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旧礼有什么不对?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人们当时看不懂的商鞅变法,但确实在推行后使秦国变得强大。霍金的预言和理论,大部人士都看不懂、想不通、难以理解,但正是他的这些判断和结论,引导着科学的发展。这些科学和理论的进步,是先驱者的智慧,更是时代发展的先声。

看不懂,意味着新事物的出现;看不惯,意味着落后固化的思维需要改变。刚刚看到凉鞋配袜子,确实难以接受这种时尚。但是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如果凉鞋的样式和材质非常新颖舒适,袜子的颜

Models walks the runway wearing socks with sandals at the Band Of Outsiders Women’s fashion show during Mercedes-Benz Fashion Week Spring 2014 on September 8, 2013 in New York City.

色和样式可以漂亮和新潮,如此搭配显然超出了以往对美的界定,同样的东西经过了发展和变化,不协同不舒适没有了,产生新的协调和新颖,时尚就随之产生新的内涵。再进一步,还可以发现,美的转变,也蕴含着无限商机,甚至就是成功和商机的先兆。李嘉诚说过: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时赶紧做,这就是机会,做早就是先机;当有50%的人知道时,您做个消费者就行了;当超过50%时,您看都不用去看了。马云回忆过,在创办阿里巴巴时,他请了24个朋友来家里商量,据说他整整讲了两个小时,对方听得稀里糊涂,马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在银行上班的朋友说可以试试看,不行就赶紧“逃”回来。马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做这个事情,哪怕24个人全反对也要做。新事物就是新商机,美和丑的转换,也会孕育新商机。把丑的观念转化成美,把没有的意识变为欣赏和喜欢,更是可贵的商业精神。

行业发展,也有观念转化的必要性。固有的观念,会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立为信条。其实,它们往往会束缚发展的步伐和创新的翅膀。保险行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就是这样一种观念的更新过程。例如在互联网发展中,众筹的概念对传统的保险理论和经营模式带来了冲击。当然,不能存在众筹是错的、保险才是对的观念,但是保险从众筹发展中如何完善自己、吸取营养?如果采取势不两立的态度,就是类似于坚持“凉鞋配袜子”就是丑,甚至装作看不到人家已经蔚然成风的发展,依然坚持所谓正统、权威,丝毫不放低身段去研究新问题、观察新现象、探讨新趋势,更没有从时代发展中吸取营养,那可能将永远没有进步。

历史发展浩浩汤汤,纷至沓来的新潮令人目不暇接。无论是行业还是机构,是人或是组织,都需要从点滴中感受变化,从细微处判断未来,放下抱残守缺、顽固僵化,勇于否定自己、更新自己,方是时代弄潮儿。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